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4:53
【摘要】: 21世纪人们的旅游消费,已从单纯的观光娱乐转变为追求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旅游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旅游开发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该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变迁理论以及旅游学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集中分析研究了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社会文化影响的问题与矛盾,指出目前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在保护民族文化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并就相应的开发模式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进行研究与研讨,以期对民族文化起到有效保护,实现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引言介绍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依据和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等。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在理论内容研究上包括四个部分:①首先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既是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开发的一种文化理念;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其在旅游对象、旅游者的参与方式等方面与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存在差异,作为一种保护性旅游开发理念,在开发目标、管理方式等方面强调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②分析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③指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依据是文化生态学、文化变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社区参与等理论;④对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其步骤包括: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进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测算;采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 在实践方面,论文以贵州花溪镇山布依村为例,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措施进行具体研究,以期对喀斯特地区其他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起到好的示范所用。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镇山村是黔中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拥有丰富 的自然与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②村寨在1998年被列为生态博物馆,旨在保护布依族文化, 但该村发展旅游不过十年的历史,旅游活动己对其自然、文化环境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可见,喀斯特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该村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③对镇山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潜力从资源价值、旅游环境以及开发条件三个方面进行 了评价,其总评分为74.犯分,适宜开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④通过测算得知,现有游客 量并未超过景区的整体环境容量,但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区域超载;⑤根据镇 山村的具体情况,将景点与周边景点以及邻近村寨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区域并进行功能划 分,在此基础是设计相应的生态旅游活动项目;⑥针对镇山村的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及其 环境造成的影响,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保护建议,并提出镇山村民族文化生态旅 游在开发中关于民族文化的具体保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592.7
【图文】:
镇山布依族民族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的一个半岛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7’一s’‘,J匕纬26037’42”,全村由两个自然村寨—镇山和关口寨组成,总面积为邓k扩。村寨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区域文化特色,是集民族文化、真山真水、屯堡建筑文化、历史遗存为一体的民族村寨(图3一l)。,,,么么么图3一1镇山村位置示意图镇山村地处黔中高原苗岭山系的中段,地质为三叠系地层,以灰岩、白云岩质灰岩以及薄层灰岩为主,是典型的岩溶低山丘陵,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128m一1209m,村寨正中海拔为1163m。镇山村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4.2℃一巧.5℃,多年年降水量为1178.1~,
进程中面临本民族文化被汉化的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社区内各村寨的旅游功能进行定位,确定旅游区的旅游结构,通过发展旅游,对社区文化进行引导与保护(镇山民族生态旅游区结构设计简图3一3)。3·1设计依据结合镇山村与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组合特点,可将镇山民族村和花溪三峡这一点一线组合在一起,构成“镇山民族生态旅游区”,景区作为天河潭景区的子景区,依托于石板镇,以镇山村为中心,以花溪水库为线,将花溪河沿岸的几个民情风俗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村寨串结起来,从文化保护和避免同类景点恶性竞争的角度出发,不宜在旅游区所有的村寨里都发展旅游业,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让各个村寨以不同的功能角色参与到旅游业中来。3.2旅游区组成景区除中心景点镇山村外,还有建于喀斯特峡谷中的花溪水库,以及峡谷两岸分布的依存于喀斯特环境的其他少数民族村寨(李村、天鹅、竹拢、小围寨等)。花溪水库峡谷:花溪水库建造在喀斯特峡谷_匕最大奎水高38m,水库正常高水位
本文编号:2729851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592.7
【图文】:
镇山布依族民族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的一个半岛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7’一s’‘,J匕纬26037’42”,全村由两个自然村寨—镇山和关口寨组成,总面积为邓k扩。村寨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区域文化特色,是集民族文化、真山真水、屯堡建筑文化、历史遗存为一体的民族村寨(图3一l)。,,,么么么图3一1镇山村位置示意图镇山村地处黔中高原苗岭山系的中段,地质为三叠系地层,以灰岩、白云岩质灰岩以及薄层灰岩为主,是典型的岩溶低山丘陵,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128m一1209m,村寨正中海拔为1163m。镇山村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4.2℃一巧.5℃,多年年降水量为1178.1~,
进程中面临本民族文化被汉化的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社区内各村寨的旅游功能进行定位,确定旅游区的旅游结构,通过发展旅游,对社区文化进行引导与保护(镇山民族生态旅游区结构设计简图3一3)。3·1设计依据结合镇山村与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组合特点,可将镇山民族村和花溪三峡这一点一线组合在一起,构成“镇山民族生态旅游区”,景区作为天河潭景区的子景区,依托于石板镇,以镇山村为中心,以花溪水库为线,将花溪河沿岸的几个民情风俗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村寨串结起来,从文化保护和避免同类景点恶性竞争的角度出发,不宜在旅游区所有的村寨里都发展旅游业,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让各个村寨以不同的功能角色参与到旅游业中来。3.2旅游区组成景区除中心景点镇山村外,还有建于喀斯特峡谷中的花溪水库,以及峡谷两岸分布的依存于喀斯特环境的其他少数民族村寨(李村、天鹅、竹拢、小围寨等)。花溪水库峡谷:花溪水库建造在喀斯特峡谷_匕最大奎水高38m,水库正常高水位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娟;刘宏盈;;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J];市场论坛;2011年02期
2 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3 王金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郑玉玉;;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年01期
5 邹烽;曾丽艳;周美芳;;旅游对目的地道德文化影响的理论机制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玲;胡军;唐安学;;浅析大方油杉河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旭;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邹烽;旅游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9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2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