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敦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2:56
【摘要】: 敦煌作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因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存在而为世人所向往。但是,敦煌由于现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由此导致了莫高窟、月牙泉等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敦煌正面临如何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因而展开敦煌的对策研究也就迫在眉睫。 敦煌是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绿洲城市,又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地带。本论文首先充分研究了绿洲城市、过渡地区发展理论、文化名城与文化旅游等相关理论与实践,初步总结出敦煌保护与发展的思路。 本论文对敦煌与周边地区联系的紧密程度问题,分别从历史发展与当前发展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在充分论证大敦煌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建议组建大敦煌市,将敦煌市与周边的瓜州、阿克塞与肃北等与敦煌联系较紧密地区,一起划归大敦煌市管理,以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采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大敦煌今后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分别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以及不同的空间尺度全面分析对大敦煌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敦煌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敦煌由于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面临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但是可以尝试通过区域内城镇的整合、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措施,实现遗产、生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紧紧抓住西部交通网络逐渐完善与全国旅游业稳健大步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敦煌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城市经济实力;通过构建以敦煌为结点的西北十字通道,来打造新时期的铁路丝绸之路,并以此来引导和推动西部内陆城市间的整体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K872
【图文】:

情况,敦煌,敦煌文化,异族


解放前后敦煌在主要朝代的行政隶属变迁情况如下(图3.1)。3.1.2古敦煌郡的辉煌古敦煌郡在二千多年里,历经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丝绸之路上商贸、文化交流的繁盛,曾使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中国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在此交汇;佛、道、儒、伊斯兰文化在此融合;这里也曾为吐蕃、党项以及回鹊统治,异族的统治并没有使辉煌盛大的敦煌文化湮灭,从某种角度看,异族的文化为敦煌文化注入了更多色彩,使其更加兼容并包、气贯长虹。敦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作为经营西域的基地,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在历史上多次被赋予较高的政治地位,长期作为郡、州治所在,甚至还成为国都。敦煌的盛衰,始终与丝绸之路的盛衰紧密联系

示意图,示意图,北道,敦煌


魏晋六朝几乎没有通畅过,唐朝前期通了差不多130年,元朝通了接近100年〔3‘〕。中原通西域的道路共有三条,即北道(又叫新北道)、中道(汉代的北道)和南道(图3.2)。图3.2古丝绸之路示意图1、北道:出敦煌至伊吾(今哈密),再经蒲类(今巴里坤)、铁勒部,渡今楚河、锡尔河而达西海(今地中海)。在我国境内大致是沿天山北麓而至中亚的。2、中道:出敦煌至高昌(今吐鲁番),经焉曹、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越葱岭,再经费尔干纳、乌拉提尤别等地至波斯(今伊朗)。在我国境内大致是沿天山南麓而至葱岭的3、南道:出敦煌至都善(今若羌),经于闻、朱俱波(今叶城南)、渴盘陀(今塔什库尔干),越葱岭南,再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至印度各地。在我国境内是大致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至帕米尔高原。中西交通的这三条道路都“发自敦煌”,然后经伊吾、高昌、都善而达中亚、欧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英兰;乌海市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建设的研究[J];内蒙古统计;2003年06期

2 朱自安;张小雷;杜宏茹;;绿洲特色的新疆小城镇投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3 郑慧;赵永峰;;新疆绿洲城市旅游环境评价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4 吴文婕;石培基;胡巍;;干旱区绿洲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协同性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5 王丽娟;李慧臻;;沙漠绿洲 迪拜打造绿色硅城49年免税[J];电子与电脑;2008年08期

6 施建;注重品牌建设树立企业的立体形象[J];城市开发;1999年09期

7 佟玲;楚新正;冯娟;李艳红;王维奇;;天山北麓绿洲城市化水平空间结构及调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8 樊百花;德令哈城市建设浅见[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04期

9 牛学兴;;阿克苏:“生态之城”扬帆[J];环境经济;2009年06期

10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陈红娟;张月芹;;绿洲城市综合规模与水资源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J];中国沙漠;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红;楚新正;;乌鲁木齐城市景观的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蔺雪芹;;水资源对绿洲城市城市化影响分析——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润朋;王其东;谭晓;徐永坚;;“绿色、生态、和谐”发展理念下的绿洲城市规划——以新疆哈密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全化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绿洲城市总体设想[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亮;俞露;;绿洲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新疆喀什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宏茹;;我国干旱区绿洲型都市圈的发展与区域管治——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张月芹;;绿洲城市综合规模与水资源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斌;杜宏茹;董雯;张小雷;;油气资源开发对新疆城镇发展格局的影响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吴文婕;石培基;杨雪梅;宫继萍;董翰蓉;;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曹艳群;俞露;;绿洲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的生态安全格局——以新疆喀什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力;乌海:从“沙漠基地”到绿洲城市[N];经济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玉梅;金昌建设得真美 金川公司发展得真快[N];金昌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孙建兵;行署与新华联签署合作框架协议[N];哈密报(汉);2007年

4 记者 张勇 陈明勇;乌鲁木齐水价大幅上调[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毛咏;和田玉成为经济发展的媒介[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宝玉;谁破坏了葱葱绿意?[N];哈密报(汉);2007年

7 记者 孙建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哈密各项事业[N];哈密报(汉);2006年

8 特约记者 张潇楠;中远旗舰[N];中国工商报;2000年

9 方云静;新疆生态建设有妙策[N];中国民族报;2003年

10 张潇楠;做企业就是做品牌[N];中国企业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成刚;大敦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马玉香;绿洲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优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3 骆玲;新疆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龚爱瑾;博乐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5 汪银;天山南麓绿洲城市绿地系统及其生态景观格局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高璇;喀什、和田、库尔勒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比较与调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薛静;新疆绿洲城市旅游发展动力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爱刚;绿洲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武克军;大敦煌旅游城市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2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32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