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2:35
【摘要】: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大方面的含义,一是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社会发展阶段。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加快农村的产业升级、发挥和增强农业的多种功能已经成为现实的需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农民增收问题。在城乡互动基础上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新农村建设又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本论文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由第1章、第2章组成。第1章讨论了这项研究的选题背景,总结了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第2章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了纯乡村旅游和准乡村旅游两个新概念。本文是使用乡村旅游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乡村性突出的纯乡村旅游,也包括乡村性不突出的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即旅游发展要符合生态、资源、环境和人类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要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乡村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基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理论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对指导我国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发展乡村旅游。 第二部分为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即第3章的内容。各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有所区别。日本和韩国对乡村旅游业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日本更重视发展城乡互动型乡村旅游;法国重视旅游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奥地利等国则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力求发展外向型的乡村旅游。国外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乡村旅游产品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驱动力,需要做到政府干预和市场培育相结合。 第三部分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作用和评价问题研究,包括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内容。我国乡村旅游业总体上还没有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的产业分布特点是市郊发达、边远地区欠发达,乡村旅游收入分配的特点是乡村居民的直接旅游收入相对较少,旅游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普遍存在。 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综合作用与影响。这部分的研究思路是在区分我国乡村旅游总体发展状况和局部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应该发挥的作用和现实中乡村旅游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经验分析和统计分析,肯定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乡村区域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和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是本项研究的难点。笔者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这个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了黑龙江省2006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四部分是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和对策研究,即第7章的内容。这部分提出了按照可持续、城乡统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探讨了我国生态友好型、城乡互动型、扶贫型、社区参与型和开放型五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乡村旅游地可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综合运用这五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F32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秀兰;张玉靖;龙方;;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2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3 王飞;;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4 陈颖;;无锡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11期

5 雷鸣;潘勇辉;;日本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12期

6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年08期

7 杨春燕;;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3年01期

8 何然;乔颖;;乡村旅游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4期

9 胡萍;;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34期

10 ;攀枝花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潘景璐;基于生境压力的发展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凡;基于生态化的乡村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黄前东;云南旅游小镇农业产业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司祥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增;枣庄市山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邝志华;乡村旅游环境景观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柳潇;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与特征识别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修颖;朝阳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3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