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山东省体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及布局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21:33
【摘要】: 根据对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的调查,目前国内主流旅游市场呈现大众化、低消费、中近距离旅游的特点,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较多。而当前旅游者需要的是参与、体验、满足个性需要的旅游经历。旅游主题因此变得丰富多彩,攀岩、冲浪、蹦极、滑雪等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的时尚。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体育旅游业区域空间结构分析和规划布局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多,但综观当前以空间结构和规划布局为主体的许多研究,大都站在了宏观的角度分析讨论如何促进大区域的体育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业务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缺少运用技术方法或建立恰当的学术模型来研究体育旅游业的空间布局。 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特别是重点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的相关理论以及基本布局模式进行探讨,就山东省体育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将青岛作为体育旅游中心城市,开发海上运动,进而发挥青岛体育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扩展、带动作用,与烟台(烟台体育主题公园)、日照(水上之都)等周边次级城市相互补充、呼应,构建行程在三个小时以内的中程环状外围带,形成以青岛为核心,烟台、日照为边界的“核心——圈层”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2将“泰山国际登山节”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使其成为山东省的知名旅游项目,逐步将前往泰山的游客向被泰山光环掩盖的蒙山、梁山等低级别景区转移,带动区域内体育旅游的发展,形成体育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模式。 3开发“济南(雪)——泰山(山)——青岛(水)”的体育旅游线路,形成体育旅游的“点——轴”模式,并依托这一体育旅游品牌线路,对沿线的蒙山、梁山、浮来山、五莲山等登山旅游产品、“枣庄——临沂”红色之旅、日照的“水上之都”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体育旅游网络布局。 4构建分布有序的“点—轴”开发结构和优化区域体育旅游空间结构,是形成体育旅游网络发展模式,实现体育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体育旅游从开始阶段的以山脉、湖泊、海洋等自然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参与市场竞争,逐渐转变为注重体育旅游产品的独特文化内涵,开始发展滑雪、高尔夫、大型体育赛事观光等体育旅游产品。 6体育旅游需求的目的也不再是满足单纯的健身休闲,而是转为休闲度假、文化欣赏,并融合参与性、体验性于一体,对体育旅游消费环境注重其整体性、规范性和人文性。 7区域体育旅游的空间规划布局需要处理好区域内体育旅游业竞争与联合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时空顺序。 8山东省体育旅游的规划布局可以采取梯度推进模式为总框架、“点—轴”结构模式为基本过程、网络结构模式为发展目标的基本思路。 9依据山东省东、中、西三个板快的的区域经济条件,确定体育旅游的开发顺序和开发重点,并根据区域发展目标和地域特色开发相关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以青岛为中心的中国北方海滨体育旅游度假中心、以济南为中心的山东省都市体育旅游中心、以济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心三个体育旅游中心,在山东省范围内形成区域互补、链接合理的体育旅游布局。 10以孔子故里曲阜作为区域体育旅游中心,开发传统体育项目,围绕孔府和孟府打造中国民俗体育文化中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心(可以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一部分),进一步打造“东方体育文化中心”。 11以青岛为中心,烟台为辅中心,东营、威海、日照为增长极,连接成强大的海滨体育旅游产业带,构成山东省的纵向主发展轴;以山东省龙头城市青岛和省会城市济南为两个高级增长极,连接着两个城市的胶济线为轴,构成山东省的横向主发展轴,共同构成山东省“T”字形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布局。 12以沿黄河的聊城、济南、滨州、东营为增长极,其中济南为中心节点,连结构成强大的沿黄河体育旅游产业带,构成山东省的主辅助发展轴,发展都市体育项目;以沿京杭大运河的枣庄、济宁、临清、德州等为增长极,其中济宁为中心节点,连结构成强大的沿运河体育旅游产业带,构成山东省的第二主发展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7
【图文】:

摸式,增长极,轴结构,圈层


区体育旅游的发展,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逐步向外发展带动腹地或周边城镇的农村,为将来整个梯次乃至山东省体育旅游实现协调发展消除障碍。以曲阜为例(图3一5所示),将其作为区域体育旅游的增长极,开发传统体育项目,围绕孔府和孟府打造中国民俗体育文化中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心(可以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一部分),进一步打造“东方体育文化中心”,吸引游客群,并逐步将登泰山的游客吸引到蒙山、梁山等低级别景区上来,以热点带冷点、热点促温点的连锁效应,带动区域内体育旅游的协调发展。图3一区城休育旅游空问结构布局的增长极结合圈层摸式与点轴结构摸式(以曲卒为例)333山东省体育旅游空间“点一轴”模式的布局我国的“点一轴”开发模式最初由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提出并系统阐述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基本上是按照点轴开发的战略模式逐步展开的。山东省体育旅游业要加快发展的速度和提高发展的质量,必须在重视“点”对各级区域体育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还要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体育旅游线路干线对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优化作用和对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推进作”陆大道.关于“点一抽”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

模式图,体育旅游,山东省,空间


以胶东半岛优先发展区东部海岸线上的海滨体育旅游城市、“帆船之都”青岛为中心,烟台为辅中心,东营、威海、日照为增长极,连接成强大的海滨体育旅游产业带,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海滨度假中心,构成山东省的纵向主发展轴(图3一6中灰色粗实线所示),通过东营、日照、潍坊等旅游城市向第二、第三梯次发挥辐射、扩散作用;以山东省龙头城市青岛和省会城市济南为两个高级增长极,连接着两个城市的胶济线为轴,构成山东省的横向主发展轴(图3一6中黑色粗实线所示),以青岛和济南为体育旅游中心城市,开发沿线体育旅游资源,形成长期的体育旅游路线。以上两个主发展轴共同构成山东省“T”字形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布局。霎霎霎 鬓鬓,,图3一6山东省体育旅游空间“点一轴,模式的布局以沿黄河的聊城、济南、滨州、东营为增长极,其中济南为中心节点,连结构成强大的沿黄河体育旅游产业带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杰;孙庆祝;刘红建;;基于WSR分析框架的体育旅游系统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献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1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41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