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6:24
【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公益旅游也在我国悄然兴起,公益旅游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衍生出的新兴新型旅游方式,在我国还是处于生命链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其内含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契合,公益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人文理念的融合,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城乡统筹,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其发展前景广阔,生命力强大。 由于公益旅游现象出现的时间较短,故国内对此现象的研究工作相对缺乏,有关文献也是浅尝辄止自成一家之言,难以有实质性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公益旅游的研究成果、查阅相关前辈文献资料和进行实际问卷调查研究,提取共论点,结合当今其发展的新特性和新趋势,对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浅薄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希冀能对我国公益旅游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笔者首先从公益旅游的研究背景入手,多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并指明了研究公益旅游的意义和以何种研究方法入手达到何种研究目的,为文章的撰写构建了大框架和大方向。本文对公益旅游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刻挖掘和阐述,清晰公益旅游的特点和本质之后对我国的公益旅游发展现状及消费行为分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结合调查问卷得出了我国公益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些许共性特征及相关经济单位的发展误区和不足之处,结合理论的调查问卷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结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此问卷乃是文章重中之重,在实践中检验了理论,其中些许微观建议在总结问卷调查结果时已附,最后通过对文章的总结归纳落脚到的我国公益旅游的宏观和微观发展策略,回归到本文的写作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
【图文】:
其中一边赏美景一边献爱心的公益旅游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产生共鸣即合,游客通过提供公益服务付出爱心暖化心灵收获快乐,使几近荒芜漠然的心爱心雨露的滋润,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休闲,所以公益旅游虽然是新兴事物却反。另外,北京奥运会及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性盛会的举行促进了志愿服务的而这种志愿服务又会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渗透和蔓延,也会对旅游中志愿服务产生传作用,甚至一些志愿者在城市的志愿活动本身就构成了公益旅游①。1.1.1.4 社会背景—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主题公益旅游把旅游活动和公益事业有机而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旅游者在欣赏山水献了爱心,在举手投足中做了善事,在一点一滴中提升了道德,使公益活动成为的一大乐趣,在享受旅游中得到了精神升华,同时,该理念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念,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应得到提倡;另一方面,公益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社会资源,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
相应的对其研究的文献也逐渐仍处于起步阶段,公益旅游概念的界定到目游被看作为强调可持续性、负责性和教育性一种生态旅游要素、志愿者要素和热衷休闲92;Wearing2001), 最早对志愿者旅游概念01)①,这也是近年来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的织的方式作志愿者活动来度假,它包括援助境的恢复,对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研究”。在双重属性,如图 2.1 所示,必须首先是旅游
本文编号:2742221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
【图文】:
其中一边赏美景一边献爱心的公益旅游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产生共鸣即合,游客通过提供公益服务付出爱心暖化心灵收获快乐,使几近荒芜漠然的心爱心雨露的滋润,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休闲,所以公益旅游虽然是新兴事物却反。另外,北京奥运会及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性盛会的举行促进了志愿服务的而这种志愿服务又会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渗透和蔓延,也会对旅游中志愿服务产生传作用,甚至一些志愿者在城市的志愿活动本身就构成了公益旅游①。1.1.1.4 社会背景—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主题公益旅游把旅游活动和公益事业有机而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旅游者在欣赏山水献了爱心,在举手投足中做了善事,在一点一滴中提升了道德,使公益活动成为的一大乐趣,在享受旅游中得到了精神升华,同时,该理念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念,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应得到提倡;另一方面,公益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社会资源,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
相应的对其研究的文献也逐渐仍处于起步阶段,公益旅游概念的界定到目游被看作为强调可持续性、负责性和教育性一种生态旅游要素、志愿者要素和热衷休闲92;Wearing2001), 最早对志愿者旅游概念01)①,这也是近年来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的织的方式作志愿者活动来度假,它包括援助境的恢复,对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研究”。在双重属性,如图 2.1 所示,必须首先是旅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克武;周晓芳;李建阳;;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翟光华;罗明春;杨曦;陈奉伟;;公益旅游内涵辨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1期
3 姜晓娟,武凡;公益活动渐成亮点 慎重策划大有可为[J];出版参考;2001年19期
4 杨雁;旅游动机和行为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宏梅,陆林;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6 刘新玲;;论个体慈善行为的基础[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肖立;黄蓝;;国外志愿者动机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8 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林增学;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10 谷明;我国旅游者消费模式与行为特征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韩燕平;[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郎楷淳;[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良嘉;[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斌;旅游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杨波;生态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2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4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