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北朝晚期菩萨造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2:15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文明冲撞交融、社会秩序繁乱重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地区是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然保留着北魏中晚期直到北齐阶段的诸多造像、刻经、寺院等佛教遗迹。从造像资料来看,菩萨信仰在北朝晚期的山东地区十分流行,近年不断发现的个体造像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即在梳理分析大量菩萨造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类型学排比,揭示并归纳其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进而划分时代和地区,讨论其间的差别和联系以及发展轨迹;同时,类比周边佛教遗迹集中区域的造型特点,探析本地菩萨造像风格特征的渊源流变。另外,本文将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及佛教传播的阶段特征,对山东地区北朝晚期菩萨信仰流行的状况与内涵等问题,做出尝试性解答。 本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对所搜集的北魏中期、晚期、东魏、北齐的菩萨造像材料进行系统的类型学分析。首先分为铜、石、陶三大种,石造像又分为摩崖造像和个体造像两类,针对铜石个体造像,按有无举身背光各分为两类,之后再在每一类内考察其面相体貌服饰等要素,进行型式分析,使其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清晰明朗。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在上章基础上讨论其分期与年代。以有明确纪年的造像为标尺,考察其类型式演变,将北朝晚期菩萨造像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区域差别将山东地区划分出三个区块,继而分析、比较不同时空环境下造像风气与特征。第四章分别考察河北个体白石造像体系、中原一带石窟造像以及以成都万佛寺等造像为代表的南朝佛教遗迹,追寻山东地区内菩萨造像特征、风格的渊源去向,强调青齐地区在吸收、发展外来样式,形成自身风格的内在作用。第五章探讨菩萨信仰在北朝晚期山东地区流行的现象及原因等问题。最后为结语,回顾全文内容,又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供方家、同好指点、探讨。 全文旨在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山东地区北朝晚期菩萨造像变化轨迹,讨论其造型风格来源流变,并结合当时当地佛教传播特征、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寻找造像背后的诸多信息,尝试解释特殊现象,进而部分还原普通民众供奉菩萨活动的一般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9.3
【图文】:
郡忐歹真如罗太平息女阿行,仰惟能仁慈怜穷子俯口口记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为诸师造观世音像悟无贰行舍此女形”(图2)。图2太和1二年阿行造像二型光稍尖,:面相方圆,头戴宝冠,冠旁有飘带,褒衣博带式衣装,下着大裙,背底座床足基本竖直。如博兴永平四年(511)明敬武造观世音像3,通高17.6厘米,宽8厘米,面方圆,头戴三瓣高宝冠,冠两边挂多尖旗状宝增。颈饰理路,悬铃,身穿天衣,,山东省博兴县图书馆,李少南:《山东博兴出土百余件北魏至隋代铜造像》
下着贴体裙,两脚略开,赤足立于莲台上,下为四足床,床足宽大厚重,足上刻发愿文:“太和二年口口口口落陵委为亡父母造观世音像一躯…”(图1);又如北魏正始朱德元造像,通高巧厘米,宽7厘米,造型服饰与落陵委造观世音像基本相同,但所披长巾有舞动感,长裙衣纹下垂,两腿略分,立于覆莲台上,下接粗矮四足床,莲瓣形背光后刻造像铭曰:“正始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乐陵县朱德元为父造像一躯……”。B式:头冠后有向上飘起的宝蹭,冠旁有三角形短带,理路交叉于胸前,背后有树下思惟像。图1太和二年落陵委造像太和十三年(489)阿行造观世音像
赤足立于攫莲台上,台下四足床,足前、左、右三面刻铭:“永平四年正月六日佛弟子明敬武为亡父母又为所在人间兄姊妹寿命延长常无患痛敬造观世音像一躯”(图3)。又如临沐正光六年(525)宣景建造弥勒像’,通高25厘米,像高n.6厘米,造像背部最宽9.9厘米,高鼻梁,细眉眼,嘴角微笑,面目清秀,手施无畏与愿印,高髻宝冠,宝增下垂至肩,披巾着裙,两腿稍张,赤足立于高 1.8图3永平四年明敬武造像厘米的圆台上,台下为四组床架,身后为火焰纹背光,背光后刻铭:“正光六年六月十日北林在村口宣景建夫妻敬造弥勒像一区口为国家四方安静一切洽生之类普用其愿。”二型:面相椭圆
本文编号:2772866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9.3
【图文】:
郡忐歹真如罗太平息女阿行,仰惟能仁慈怜穷子俯口口记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为诸师造观世音像悟无贰行舍此女形”(图2)。图2太和1二年阿行造像二型光稍尖,:面相方圆,头戴宝冠,冠旁有飘带,褒衣博带式衣装,下着大裙,背底座床足基本竖直。如博兴永平四年(511)明敬武造观世音像3,通高17.6厘米,宽8厘米,面方圆,头戴三瓣高宝冠,冠两边挂多尖旗状宝增。颈饰理路,悬铃,身穿天衣,,山东省博兴县图书馆,李少南:《山东博兴出土百余件北魏至隋代铜造像》
下着贴体裙,两脚略开,赤足立于莲台上,下为四足床,床足宽大厚重,足上刻发愿文:“太和二年口口口口落陵委为亡父母造观世音像一躯…”(图1);又如北魏正始朱德元造像,通高巧厘米,宽7厘米,造型服饰与落陵委造观世音像基本相同,但所披长巾有舞动感,长裙衣纹下垂,两腿略分,立于覆莲台上,下接粗矮四足床,莲瓣形背光后刻造像铭曰:“正始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乐陵县朱德元为父造像一躯……”。B式:头冠后有向上飘起的宝蹭,冠旁有三角形短带,理路交叉于胸前,背后有树下思惟像。图1太和二年落陵委造像太和十三年(489)阿行造观世音像
赤足立于攫莲台上,台下四足床,足前、左、右三面刻铭:“永平四年正月六日佛弟子明敬武为亡父母又为所在人间兄姊妹寿命延长常无患痛敬造观世音像一躯”(图3)。又如临沐正光六年(525)宣景建造弥勒像’,通高25厘米,像高n.6厘米,造像背部最宽9.9厘米,高鼻梁,细眉眼,嘴角微笑,面目清秀,手施无畏与愿印,高髻宝冠,宝增下垂至肩,披巾着裙,两腿稍张,赤足立于高 1.8图3永平四年明敬武造像厘米的圆台上,台下为四组床架,身后为火焰纹背光,背光后刻铭:“正光六年六月十日北林在村口宣景建夫妻敬造弥勒像一区口为国家四方安静一切洽生之类普用其愿。”二型:面相椭圆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贵田;;山东的维纳斯女神——蝉冠菩萨像[J];中国博物馆;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云;论笈多美术对南北朝后期与隋代佛教造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蔺清;北齐设计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2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7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