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竞合模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F205;F224
【图文】:
图4-2 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系统网络结构Fig.4-2 The eco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其中秦皇岛、石家庄、承德为核心城市,保定,唐山、邢台为结点城市,其余的为网络城市。秦皇岛、石家庄、承德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旅游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水平、城市交通状况上的优势向周围城市扩散,带动临近结点城市和网络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保定、唐山、邢台应充分发挥其结点城市的功能,利用自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势,加大对旅游文化的政府性投资力度,同时利用和核心城市距离较近的优势,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的一切资源,与核心城市结成互补关系,推出与核心城市相连的旅游线路。其余的网络城市应该充分发掘城市旅游文化的内涵,增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旅游交通状况急需改善,构筑多样化的产品线路,减少同构产品的内部竞争,加强与核心城市、结点城市的合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聿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优势分析[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2 毛江贤;;区域旅游投资中的制度和机制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4期
3 陈耀;;白沙旅游怎么“搞”?[J];今日海南;2011年07期
4 林伟;;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2期
5 马楠;张爱平;赵恒德;周凤杰;;环渤海旅游中心城市等级结构体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6 邢铭;刘继生;;面向区域的“三位一体”旅游开发战略——以抚顺市旅游发展战略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7 路小静;;打造旅游强国 建构和谐旅游——评熊元斌教授新著《旅游业、政府主导与公共营销》[J];珞珈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8 庞萌萌;;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1年05期
9 李京颐;;区域旅游信息系统总体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20期
10 徐开平;;开启丽江旅游新纪元 读王君正著《区域旅游创新》[J];创造;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振之;张冠群;;区域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全域度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宁奉菊;;关于旅游企业集群与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思考[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李陇堂;;宁夏“两沙一河”带区域旅游开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永文;;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框架介绍[A];纪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李书剑;;上海都市旅游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作用及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李雪铭;邵学文;;自然环境和旅游经济相结合发展江苏区域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9 徐文光;;接轨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 打造运动休闲之城[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毛金风;杨莉;石玉;;消费者视角下区域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雁山区委督查办主任 王崔荣;桂林领跑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考[N];桂林日报;2009年
2 肖安华;市场经济呼唤“竞合模式”[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本报驻广西记者 邝伟楠;全球旅游业持续复苏 中国带动区域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张明 通讯员 张茵;共推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国际化[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中国旅游研究院 戴斌;区域旅游: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双重审视[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王林娜 驻河北记者 李勇;保定打造区域旅游中心[N];中国旅游报;2011年
7 杨万宁;冀州倾力建设区域旅游文化中心[N];衡水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韩言铭;区域旅游进入“同城时代”[N];中国经营报;2011年
9 三实;国内游 区域旅游手牵手[N];中国电力报;2004年
10 江苏记者站 周伟民;长三角共筑区域旅游圈[N];中国旅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陈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荣华;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瑛;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秋娟;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竞合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黄峰;成德绵区域旅游竞合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国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秀宝;区域旅游整合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廖莉霞;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机理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路月雷;石河子与沙湾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廖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沈晓静;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俊;山东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分工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10 祁洪玲;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4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7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