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5:56
【摘要】: 旅游景区管理控制是景区为了帮助管理人员协调各部门,并促进这些部门更好的沟通与合作,同时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而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景区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控制手段也不断向信息化方向靠拢,为了使景区管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景区管理控制的手段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管理控制理论的发展,并在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游客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动态,把握旅游景区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内数字景区发展的进程,总结优秀景区的发展经验,以期为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信息化建设树立榜样。本论文采用个案分析法,重点研究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体系。通过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的调研,从职能结构、执行层面和制度层面了解现行的管理控制体系,并通过对信息化的组织机构、硬件设施、软件使用情况的描述来认识华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现状。利用平衡计分卡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控制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分析影响管理控制信息化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控制过程,建立相应的层次分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模型进行权重确定,找出相对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些重要因素分析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最后根据管理控制信息化的原则和目标,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结构提出优化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第一,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体系较完善,但是景区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控制的意识不充分,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第二,根据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模型的结果,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策略包括:设立专职部门、加大员工培养力度、建立资源数据库等。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为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体系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切实帮助景区提高管理控制效率,提升景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华山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的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华山风景名胜区游览图
2008年旅游人数 1180000人次,门票收入9193万元,截止到2009年十月,华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人数1317102人次,较上年增长28%,门票收入1.06亿元首次突破1亿人关,增长了30%,非门票收入390443万,增长了42%。图9为2002年至2009年景区旅游人数和门票收入趋势图。
根据培训需求来编制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使之顺利进行,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汇总。其培训流程如下图10所刁;。2009年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培训计划包括三部分:其中基础部分包涵两项内容:有关服务礼仪培训以及岗前培训;专业知识部分培训涉及巧项内容:包括经营景区质量管理知识、环境资源保护、计算机基础、救护防火、旅游文化、会计基础等,有关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有6项:安全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涵盖了景区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从2009年的培训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23个培训项目中,与信息北有关的培训内容一项,即计算机基础;与管理控制有关的培训项日有环境资源保护、救护防火、安全管理、绩效管理等在内的多项内容。
本文编号:2786708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华山风景名胜区游览图
2008年旅游人数 1180000人次,门票收入9193万元,截止到2009年十月,华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人数1317102人次,较上年增长28%,门票收入1.06亿元首次突破1亿人关,增长了30%,非门票收入390443万,增长了42%。图9为2002年至2009年景区旅游人数和门票收入趋势图。
根据培训需求来编制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使之顺利进行,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汇总。其培训流程如下图10所刁;。2009年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培训计划包括三部分:其中基础部分包涵两项内容:有关服务礼仪培训以及岗前培训;专业知识部分培训涉及巧项内容:包括经营景区质量管理知识、环境资源保护、计算机基础、救护防火、旅游文化、会计基础等,有关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有6项:安全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涵盖了景区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从2009年的培训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23个培训项目中,与信息北有关的培训内容一项,即计算机基础;与管理控制有关的培训项日有环境资源保护、救护防火、安全管理、绩效管理等在内的多项内容。
【引证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梦;;“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及互动关系[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本文编号:2786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8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