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假日旅游拥堵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19:25
   我国假日制度经历了起步、增长、合成、变异和调整5个阶段。每一次变革,都会引起一系列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从假日制度的核心追求,还是考虑具体的落实环节,都受到社会广大群体从社会、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关注。赞扬、怀疑,甚至不满,假日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满足国民休息权。假日出行难,到达景区进入难,拥堵现象十分严重,这让休假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施免收小型车辆过桥费政策后,假日出行更是出现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现象,但出行人数确实增加了。拥堵已成为了节假日旅游一大投诉,影响假日出行质量和旅游体验满意度,影响旅游审美愉悦,加重体力负担,归途拥堵作为关键事件还会抹煞旅游回忆,旅游中出现“不靓丽风景线” 运用文献研究法、多元统计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实证观察方法,在对假日旅游拥挤概念进行离析和界定的基础上,从时间、旅游资源、管理因素、景区技术性因素4个方面对旅游拥堵的根源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旅游拥堵与拥堵体验的关系,其中重点针对景区景点拥堵和体验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和研究启示;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景区为例进行观察,得出十一假期旅游拥堵状况和游客体验情况。其具体内容有着章节上的逻辑区分,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交代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界定、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创新点。研究缘起于同样的旅游拥堵经历,不一样的体验心情。在一系列内心追问下,本文以节假日为时间界定,以往返交通和旅游景区景点为空间界定,对假日旅游拥堵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文献研究、定量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方法的综合运用,论文的亮点也得以显现,其价值和意义在于从尚还未成气候的、凌乱散落的和只言片语的旅游拥堵内涵梳理出头绪,为假日的优化及假日旅游和休闲活动质量的提高提供一种谋划意义上的借鉴,于混沌中找到一种模式本身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按照假日旅游、旅游拥堵和拥堵体验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关于假日旅游,其研究多根植于假日和旅游的配套和匹配。其逻辑模式基本包括三种情况:1.假日为旅游而优化;2.旅游为假日而改变;3.双方均做出配套化的调整。第一种情况主要包含权益保障论调和带有权益铺衬的时间优化论调。第二种情况是旅游、休闲资源和设施的调配观。第三种情况则是假日和旅游双方进行协同调整。关于旅游拥堵,其范畴尚还混乱,其研究也未见枝繁叶茂,大多以景区和纯粹的交通拥堵的原因、特征、评价指标和体系等为主。而关于拥堵体验则分析和结合众多学者、大家们的研究精华,从负体验、冷眼观拥堵和体认拥堵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 第三部分,旅游拥堵内涵部分。探索性地为旅游拥堵范畴建立内涵和构建外延。包括旅游拥堵的定义、类型、等级、以及带来的不便结果。 第四部分,假日旅游拥堵原因分析部分。从假日制度安排、旅游资源供需不均、管理因素和景区技术性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宏观切入、微观深入性分析。 第五部分,拥堵体验研究。以拥堵下的负体验为主,通过对假日旅游拥堵进行问卷调查,用统计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假设,获得与拥堵有关的重要结论并引发拥堵下创造体验机会和拥堵对策的维度展示两种研究启示。 第六部分,老虎滩十一假日拥堵之实证观察。以出位和在位的视角,先观察,后总结观察笔录,了解十一假期老虎滩景区的拥堵情况和游客游览体验情况,丰富研究的结论。 第七部分,结论部分。将问卷调查和实证得来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研究的局限性,以此做出展望。 旅游拥堵产生的关键在于制度和政策,旅游者决策起次要作用。由于旅游者掌握和了解的信息与宏观实际状况的不对称,或旅游者没有其他可选择的出行时间,因此从大尺度上研究旅游拥堵的意义重大,以实现错峰旅游,满足全民旅游需求。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5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界定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定量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实地观察法
    1.4 研究意义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假日旅游
    2.2 旅游拥堵
    2.3 拥堵体验
        2.3.1 负体验
        2.3.2 冷眼观拥堵
        2.3.3 体认拥堵
3 何为假日旅游拥堵?
4 假日旅游拥堵原因分析
    4.1 假日制度安排原因
        4.1.1 时间总量分析
        4.1.2 假日均衡度
        4.1.3 小长假弊端
        4.1.4 假日弹性
    4.2 旅游资源供需不均衡
        4.2.1 休闲配套建设不足
        4.2.2 热门景点独自热
    4.3 管理因素
    4.4 景区技术性因素
5 拥堵体验研究
    5.1 问卷说明
    5.2 问卷统计与分析
        5.2.1 单题统计结果
        5.2.2 交叉统计结果
    5.3 研究启示
        5.3.1 拥堵中创造体验
        5.3.2 假日旅游拥堵对策
    5.4 总结
6 实证观察:老虎滩十一假日拥堵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建飞;陆林;;居民闲暇时间变化对我国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2 王琪延;侯鹏;;节假日与休闲消费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假日制度改革[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4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5 卞显红;;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基于协同发展视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6 曹洪珍;;旅游体验中研究快乐形成的新方法——畅爽理论[J];北方经贸;2006年11期

7 王昕;李继刚;罗兹柏;;基于旅游体验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吴汇涛;;高速公路收费站车流拥堵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9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J];经济地理;2000年04期

10 明敏;袁昌鹏;过秀成;;大城市中心区实施拥堵收费的影响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38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38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