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中央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研究与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7 01:28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自古生代以来,就是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名山。秦岭地质地貌古老、水热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形成了优美旖旎的自然风光,使之成为现代倍受人们青睐的重要的旅游区域。秦岭林区共有森林公园38个(其中国家级15个),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西自宝鸡,东到潼关,秦岭北坡72峪无不留下旅游的印迹。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约80多亿元。 通过对陕西秦岭中央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研究与技术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秦岭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多样,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南北自然与地域文化分界线,完全具备了建立中央国家森林公园所需要基础和资源条件。 (2)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学,秦岭旅游资源种类在全国的位置和分量中约占70%以上。 (3)秦岭旅游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地文景观类、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 (4)秦岭拥有诸多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还有地质公园,属于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目前研究现状
1.1.1 国家公园的概念
1.1.2 国家公园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1.3 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与我国森林公园、名胜风景区的区别
1.1.4 我国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1.5 我国相应的体系建制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底层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
2.1.5 森林
2.1.6 野生动植物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秦岭中央森林国家公园本底资源分析与评价
3.1 秦岭区域范围界定
3.2 秦岭自然特征分析
3.2.1 地层地质
3.2.2 地形地貌
3.2.3 气候特征
3.3 秦岭资源本底分析
3.3.1 人口
3.3.2 水文资源
3.3.3 森林资源
3.3.4 野生动植物资源
3.3.5 矿产资源
3.3.6 旅游资源
3.4 秦岭价值概要评价
3.4.1 秦岭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山脉
3.4.2 秦岭界分中国南北自然与地域文化
3.4.3 秦岭是汉江与渭河经济发展带的重要生态屏障
3.4.4 秦岭是天然的蓄水库
3.4.5 秦岭是自然风景的大观园
3.4.6 秦岭是天然的基因库
3.4.7 秦岭是天然的教科书
第四章 秦岭中央森林国家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4.1 秦岭旅游资源地位
4.1.1 两分法分类
4.1.2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4.2 秦岭代表性地文景观
4.3 秦岭自然景观典型综合特征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4065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目前研究现状
1.1.1 国家公园的概念
1.1.2 国家公园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1.3 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与我国森林公园、名胜风景区的区别
1.1.4 我国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1.5 我国相应的体系建制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底层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
2.1.5 森林
2.1.6 野生动植物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秦岭中央森林国家公园本底资源分析与评价
3.1 秦岭区域范围界定
3.2 秦岭自然特征分析
3.2.1 地层地质
3.2.2 地形地貌
3.2.3 气候特征
3.3 秦岭资源本底分析
3.3.1 人口
3.3.2 水文资源
3.3.3 森林资源
3.3.4 野生动植物资源
3.3.5 矿产资源
3.3.6 旅游资源
3.4 秦岭价值概要评价
3.4.1 秦岭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山脉
3.4.2 秦岭界分中国南北自然与地域文化
3.4.3 秦岭是汉江与渭河经济发展带的重要生态屏障
3.4.4 秦岭是天然的蓄水库
3.4.5 秦岭是自然风景的大观园
3.4.6 秦岭是天然的基因库
3.4.7 秦岭是天然的教科书
第四章 秦岭中央森林国家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4.1 秦岭旅游资源地位
4.1.1 两分法分类
4.1.2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4.2 秦岭代表性地文景观
4.3 秦岭自然景观典型综合特征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锐;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2 张林源,杨新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1期
3 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4 李寒娥;鼎湖山旅游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J];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5 丁培毅;环境审计:旅游业持续发展中的新概念[J];干旱区地理;1996年02期
6 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年03期
7 杨朝飞;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挑战[J];环境保护;1999年02期
8 沈泽昊,金义兴,陶家元;试论自然保护区中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9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J];江淮论坛;1998年01期
10 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2844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4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