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地适应性循环模型修正及实证研究——以大别山区金寨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0-10-21 23:11
   适应性循环是社会-生态系统经历开发、保护、释放、更新的过程,可表征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旅游地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三要素,指出Holling和Tsao适应性循环模型的局限性,对其病态陷阱进行完善,并提出阶段判定的量化指标,揭示阶段转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以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贫困山区金寨县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0—2017年间的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和预测旅游地适应性循环阶段及转化趋势,验证修正后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金寨县目前处于贫困陷阱,根据当前转化条件,未来将趋向于赌博陷阱;受政策的影响也可能进入开发阶段或保护阶段,若发展过程中避免陷阱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适应性循环将呈良性运行。
【部分图文】:

模型图,适应性,陷阱,模型


结合已有适应性循环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适应性循环模型中病态陷阱进行完善,在贫困陷阱、僵化陷阱和锁定陷阱的基础上增加赌博陷阱,将其共称为适应性循环的4种病态陷阱(图1)。一是贫困陷阱,变量特征是低恢复力、低潜力以及低连通度[6]。贫困陷阱常出现在开发阶段,产生原因包括资源开发过度、旅游地经济崩溃、经济持续低迷等。二是僵化陷阱,与贫困陷阱相反,其特征表现为高恢复力、高潜力以及高连通度[6]。僵化陷阱一般出现在保护阶段,在保护阶段中对旅游地恢复力提升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经济支撑,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正常进入更新或者释放阶段,将会持续保持在高资源、高资金的消耗中,进入僵化陷阱。三是锁定陷阱,其特征表现为低潜力、高连通度和高恢复力[21]。锁定陷阱一般出现在释放阶段,快速释放阶段由于游客激增、资源消耗增多等问题,旅游地在高承载、高消耗的阶段中仍旧因循守旧,保持现有发展模式,待潜力挖掘殆尽后,旅游地可能陷入锁定陷阱。四是赌博陷阱,其特征表现为高潜力、低连通度、低恢复力。赌博陷阱是一个高潜力的陷阱,是旅游地进入下一轮循环圈的“新生”,也是高消耗的陷阱。王俊等、Allison和Hobbs、汪兴玉提出未知陷阱,但对其具体状况未进行详尽的解释[11,21-22]。该病态陷阱可能出现在更新阶段,在该阶段,旅游地短时间难以对适应性循环圈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可能导致旅游地弹性下降,进入赌博陷阱。2.2 指标测度量化

金寨,指标,权重,年份


式(1)中,Xi"j为安徽省金寨县第i年份第j项指标的标准归一化值,Xij表示金寨县第i年份第j项指标数值,Xmaxj和Xminj分别表示为金寨县第j项指标中第1至第i年份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采用熵权法对其数据指标确定权重:数据指标中的熵值越大则提供的信息越多,所占权重就越大,反之,则权重越小。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可以利用熵值计算出各个指标所占权重,从而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做出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荃;吴阿娉;廖理雯;;一路红歌 一山传奇——大别山全域旅游之旅(下)[J];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17年03期

2 胡田翠;;六安大别山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2期

3 李传银;打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牌[J];安徽税务;2003年08期

4 侯昌松;高翔;;安徽大别山区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分析[J];体育风尚;2018年06期

5 陈婷;;旅游精准扶贫视域下豫南大别山区贫困度测算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6 韩燕平;;大别山区特色美食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10期

7 吴国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4期

8 陈浩;郑嬗婷;;基于军事文化的大别山区山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吕君丽;;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10 王洁;程煜;;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基于安徽省岳西县的调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引;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发展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莹莹;湖北大别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沛;湖北大别山区旅游脱贫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波;区域旅游竞合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0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0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