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23:29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明确了滨海旅游作为旅游业从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型旅游转变的载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亚、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深圳和北海等滨海旅游目的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开始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我国不少滨海旅游目的地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主动参与世界滨海旅游市场竞争。但相比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旅游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是滨海旅游目的地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实现旅游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自由配置,最终成为国际性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具有普遍性、动态性、目标性、跨国性和复杂性等几个特性。 调查结果显示,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影响因素体系包括国家宏观环境、国际市场环境、目的地基础条件、目的地管理和目的地支持条件5个大类共18项因素。其中,国家宏观环境包括国家开放政策、国家社会状况2项;国际市场环境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旅游企业3项;目的地基础条件包括区位条件、3S资源、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4项;目的地管理包括国际营销、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和旅游信息化4项;目的地支持条件包括国际交通条件、国际人才、服务设施、语言环境和居民素质5项。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营销、国际旅游企业、国际交通条件和目的地旅游企业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起决定性的影响;国家开放政策、3S资源、文化特色、生态环境、旅游产品、国际人才和服务设施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国家社会状况、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需求、区位条件、旅游信息化、居民素质和语言环境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影响较小。 最后,本文以海南三亚旅游国际化为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在海南三亚旅游国际化过程中的动力表现和阻力表现,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92
【部分图文】:

表现特征,碎石


很适合;0.7-0.8,适合;0.6-0.7,不太适合;0.5-0.6,很勉下,不适合[37]。先进行 KMO 和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测度(见表 4.2)表 4.2 KMO 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KMO 样本测度 .701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Approx.Chi-Square 1226.069自由度 df 153显著性概率 Sig. .000表 4.2 中我们可以看到 KMO 值为 0.701,这说明该组数据是适合做因子>0.7)。同时,我们看到表中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00,小于 1%,说明数据相关阵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也说明统计数做因子分析的。过因子分析可得到表现特征值的碎石图见图 4.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观点[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7期

2 王光辉;刘峰;郭丽峰;;联想的国际化道路[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7期

3 何瑛;;刍议当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及防范[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4 张茜;;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之比较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8期

5 沈枫;;世界制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证分析及借鉴[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6 杨倩;;基于资源基础论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7 马春英;洪玫;;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信用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07期

8 杨文哲;;“浙江模式”对河南中小民营企业的启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9期

9 陶红;;佛山中小陶瓷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J];中国陶瓷;2011年07期

10 范志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清;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及方式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尤宏兵;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秀岩;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咏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李宝峰;入世保护期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温海成;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李朝明;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杨光海;我国石油开采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朱吉庆;国际新创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明前;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小斌;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何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竞争力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邓刚;济南圣泉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山屏;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占山;构建跨国战略联盟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王分棉;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春环;中小企业通过集群走国际化道路[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肖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罗崇勇;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经营策略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熊勇;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之跨国并购[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3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3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