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4 06:03
中国于2004年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中国在发展机遇期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必须统筹、协调和发展好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维护和发展好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世界国家公园运动方兴未艾,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形态。国家公园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示范区域,对其实行科学规划、规范建设、依法管理、全民参与和市场化经营,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目前日益严峻的国家生态安全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的必然要求;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造绿色经济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需要在理论上勇于研究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国家公园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中国的实践才刚刚起步。人们还习惯于把国家公园等同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其它旅游目的地,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公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汲取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教训,科学、合理、有效地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干预公共物品供求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公园体系,关于国家公园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有许多与国家公园功能相近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要求加强保护的声音更多地来自自然和文史方面的专家,他们往往只从各自的专业强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政府和民众对这些隐含的知识并不充分了解和关心。旅游功能很强而且旅游设施较完善的保护区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和关心,而其它生态功能和科研功能较强的区域则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之中。 国家公园发展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体制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国家公园的概念、形态、功能、历史入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制度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系统生态学、公共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成果,力求辩析国家公园的建设、经营、管理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讨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运行效率,以期引起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经济学界对国家公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关注和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尽快建立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本文紧密结合国际生态经济学和国家公园理论的最新成果及我国国家公园功能区的发展实际,从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出发,提出了物质产品与生态产品都是社会总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命题。从两大部类再生产的平衡论述了经济资源与生态资源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对国家公园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辩析,说明了公益部门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从对国家公园生态效益外部性分析提出了生态地租的概念,研究了生态地租的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分割绩效。从区域协调分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说明了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我国生态安全现状、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和谐凝聚等方面论证了建设国家公园体系的必要性;从我国国家公园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可行性;结合我国保护区管理现状,专门推介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对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剖析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方向和路径;从国家公园贫困的特殊性入手,研究了国家公园反贫困的一般工具和政策框架;从生态旅游的发展机制着手,对我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和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5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探索
2 国家公园概论
2.1 国家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2.2 国家公园的定义与分类
2.2.1 国家公园定义
2.2.2 国家公园的分类
2.3 国家公园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2.4 国家公园运动发展趋势
3 国家公园运作的相关理论综述
3.1 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3.1.1 生态系统论的自然观
3.1.2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3.1.3 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
3.1.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2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3.2.1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定义和现实
3.2.2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批判和文明转型
3.2.3 社会生态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
3.2.4 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 国家公园使用价值与价值解析
4.1 国家公园资源分类
4.2 国家公园使用价值
4.2.1 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4.2.2 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基地
4.2.3 体验经济集中发展区
4.3 国家公园价值
4.3.1 国家公园劳动价值论
4.3.2 生态价值论批判
4.3.3 国家公园价值实现形式
5 国家公园生态地租与服务价格
5.1 国家公园的外部性
5.1.1 外部性一般分析
5.1.2 国家公园外部性
5.2 国家公园地租及其表现形式
5.2.1 生态地租
5.2.2 资源地租
5.3 生态地租形成的经济社会基础
5.3.1 生态需求是生态地租的经济基础
5.3.2 生态系统产权多元化是生态地租的社会基础
5.3.3 生态资源的稀缺性是生态地租的历史基础
5.3.4 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生态地租的物质基础
5.3.5 生态系统不可复制性是生态地租的自然基础
5.4 地租分割与绩效
5.4.1 资源地租分割与绩效
5.4.2 生态地租分割与绩效
5.5 国家公园均衡价格
5.5.1 公益服务均衡价格
5.5.2 私益服务均衡价格
5.5.3 混合均衡价格
6 国家公园福利及其评估
6.1 福利构成与评估
6.2 生态福利的增进与损失
6.3 国家公园福利评估方法
6.3.1 私益福利评估
6.3.2 公益福利评估
6.3.3 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评估—一个决策参考模型
7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实证研究
7.1 发展过程
7.2 管理模式
7.2.1 规范收费行为和支出预算
7.2.2 收费之争与改革方向
7.2.3 建立私人资本进入和退出通道
7.3 特许经营管理体制
7.3.1 出让主体与期限
7.3.2 服务项目与经营范围
7.3.3 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人事管理
7.3.4 承租设施管理
7.3.5 特许权使用费(Franchise Fee)管理
7.3.6 赔偿、保险、担保和质押
7.3.7 财务管理
7.3.8 中止、终止和到期
7.3.9 受让人权益补偿
7.4 成功实践
7.4.1 生态保护优先
7.4.2 加强立法建设
7.4.3 三权分离制度
7.4.4 财政扩张政策
7.4.5 以规划为龙头
7.4.6 开展广泛合作
7.5 经验教训
7.5.1 科研重视不够
7.5.2 扩张质量不高
7.5.3 旅游开发过度
7.5.4 预算瓶颈约束
7.5.5 社区发展不足
8 中国国家公园运作战略抉择
8.1 实施国家公园运作战略的必要性
8.1.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生态缺失及其后果
8.1.2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8.1.3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8.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8.1.5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8.1.6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8.2 实施国家公园运作战略的可行性
8.2.1 资源可行性
8.2.2 技术可行性
8.2.3 经济可行性
9 中国国家公园运作中的反贫困研究
9.1 国家公园贫困表现与成因
9.2 中国贫困人口现状
9.2.1 贫困标准与贫困现状
9.2.2 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特征
9.2.3 国家公园贫困的特殊性
9.3 传统扶贫实践及其缺陷
9.4 国家公园社区的新农村建设
9.5 国家公园社区的劳动力转移
9.6 国家公园社区反贫困模式—一个案例
10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框架
10.1 制度安排对国家公园绩效的影响—问题的提出
10.2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
10.2.1 受益补偿和损害赔偿
10.2.2 生态(环境)权的先在性
10.2.3 生态税制与公共财政
10.2.4 跨区域跨机构的综合补偿机制
10.3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
10.3.1 公共和私人部门的特许经营
10.3.2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成功探索
10.3.3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供给不足
10.3.4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制度架构
10.4 国家公园供给机制
10.4.1 资源禀赋对供给的约束
10.4.2 需求对供给的决定作用
10.4.3 供给能力对需求的影响
10.5 公共激励与绿色 GDP
10.6 改革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10.6.1 对现行管理体制的评估
10.6.2 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
10.7 国家公园门票价格机制
10.7.1 国家公园门票性质与作用
10.7.2 门票价格如何决定
10.8 国家公园保护制度
10.8.1 依法保护的制度陷阱
10.8.2 全民参与和公共传导机制
11 转换中国国家公园运作范式的实践探索—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11.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比较优势
11.2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考察
11.3 资源配置方式和生产力布局的经验教训
11.4 关于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4106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5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探索
2 国家公园概论
2.1 国家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2.2 国家公园的定义与分类
2.2.1 国家公园定义
2.2.2 国家公园的分类
2.3 国家公园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2.4 国家公园运动发展趋势
3 国家公园运作的相关理论综述
3.1 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3.1.1 生态系统论的自然观
3.1.2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3.1.3 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
3.1.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2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3.2.1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定义和现实
3.2.2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批判和文明转型
3.2.3 社会生态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
3.2.4 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 国家公园使用价值与价值解析
4.1 国家公园资源分类
4.2 国家公园使用价值
4.2.1 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4.2.2 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基地
4.2.3 体验经济集中发展区
4.3 国家公园价值
4.3.1 国家公园劳动价值论
4.3.2 生态价值论批判
4.3.3 国家公园价值实现形式
5 国家公园生态地租与服务价格
5.1 国家公园的外部性
5.1.1 外部性一般分析
5.1.2 国家公园外部性
5.2 国家公园地租及其表现形式
5.2.1 生态地租
5.2.2 资源地租
5.3 生态地租形成的经济社会基础
5.3.1 生态需求是生态地租的经济基础
5.3.2 生态系统产权多元化是生态地租的社会基础
5.3.3 生态资源的稀缺性是生态地租的历史基础
5.3.4 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生态地租的物质基础
5.3.5 生态系统不可复制性是生态地租的自然基础
5.4 地租分割与绩效
5.4.1 资源地租分割与绩效
5.4.2 生态地租分割与绩效
5.5 国家公园均衡价格
5.5.1 公益服务均衡价格
5.5.2 私益服务均衡价格
5.5.3 混合均衡价格
6 国家公园福利及其评估
6.1 福利构成与评估
6.2 生态福利的增进与损失
6.3 国家公园福利评估方法
6.3.1 私益福利评估
6.3.2 公益福利评估
6.3.3 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评估—一个决策参考模型
7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实证研究
7.1 发展过程
7.2 管理模式
7.2.1 规范收费行为和支出预算
7.2.2 收费之争与改革方向
7.2.3 建立私人资本进入和退出通道
7.3 特许经营管理体制
7.3.1 出让主体与期限
7.3.2 服务项目与经营范围
7.3.3 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人事管理
7.3.4 承租设施管理
7.3.5 特许权使用费(Franchise Fee)管理
7.3.6 赔偿、保险、担保和质押
7.3.7 财务管理
7.3.8 中止、终止和到期
7.3.9 受让人权益补偿
7.4 成功实践
7.4.1 生态保护优先
7.4.2 加强立法建设
7.4.3 三权分离制度
7.4.4 财政扩张政策
7.4.5 以规划为龙头
7.4.6 开展广泛合作
7.5 经验教训
7.5.1 科研重视不够
7.5.2 扩张质量不高
7.5.3 旅游开发过度
7.5.4 预算瓶颈约束
7.5.5 社区发展不足
8 中国国家公园运作战略抉择
8.1 实施国家公园运作战略的必要性
8.1.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生态缺失及其后果
8.1.2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8.1.3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8.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8.1.5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8.1.6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8.2 实施国家公园运作战略的可行性
8.2.1 资源可行性
8.2.2 技术可行性
8.2.3 经济可行性
9 中国国家公园运作中的反贫困研究
9.1 国家公园贫困表现与成因
9.2 中国贫困人口现状
9.2.1 贫困标准与贫困现状
9.2.2 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特征
9.2.3 国家公园贫困的特殊性
9.3 传统扶贫实践及其缺陷
9.4 国家公园社区的新农村建设
9.5 国家公园社区的劳动力转移
9.6 国家公园社区反贫困模式—一个案例
10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框架
10.1 制度安排对国家公园绩效的影响—问题的提出
10.2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
10.2.1 受益补偿和损害赔偿
10.2.2 生态(环境)权的先在性
10.2.3 生态税制与公共财政
10.2.4 跨区域跨机构的综合补偿机制
10.3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
10.3.1 公共和私人部门的特许经营
10.3.2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成功探索
10.3.3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供给不足
10.3.4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制度架构
10.4 国家公园供给机制
10.4.1 资源禀赋对供给的约束
10.4.2 需求对供给的决定作用
10.4.3 供给能力对需求的影响
10.5 公共激励与绿色 GDP
10.6 改革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10.6.1 对现行管理体制的评估
10.6.2 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
10.7 国家公园门票价格机制
10.7.1 国家公园门票性质与作用
10.7.2 门票价格如何决定
10.8 国家公园保护制度
10.8.1 依法保护的制度陷阱
10.8.2 全民参与和公共传导机制
11 转换中国国家公园运作范式的实践探索—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11.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比较优势
11.2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考察
11.3 资源配置方式和生产力布局的经验教训
11.4 关于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梅燕;谢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2 王恒;李悦铮;;国家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及建设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海霞;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梅燕;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及保护性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庆俊;公物法视域中的国家公园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洁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