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及深层生态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20-10-24 18:17
   传统发展观认为经济是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孤立系统,因而可以无限制增长。工业化以来,环境危机对人类文明的挑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观的局限性。单纯研究经济,会脱离自然和生态的支撑;单纯研究自然,就离开了社会和经济的实际。科学研究不能人为的割裂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系统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渐成现代社会的思想主流。 2002年世界旅游峰会达成共识——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的主战场。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影响、规划和定性的阐述上,定量的研究不多。尤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的测评研究甚少。针对秦岭北坡,这一重要而特殊区域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支持下(项目号:40271052),用旅行费用法(TCM)对秦岭北坡17个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测评,基于人-地关系耦合的系统考虑,分析测评结果与关键的生态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多元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等相关问题,给出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深层开发的“四级系统模式”,并结合极具代表性的森林公园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生态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本研究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界定了相关概念,指出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内容、框架结构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概述研究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即秦岭的概况和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经济角度研究。介绍了研究方法,在实际调查和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客的时空动态分布,基于TCM方法测评了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约为15825.4万元。第四部分,生态角度分析。评价了森林公园的生态因子并划分等级。第五部分,人地结构对应关系的耦合分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这个复杂的巨系统,从单因素生态因子价值的测评和多因素生态因子的综合测评两个角度,系统研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运用软件LOTUS1-2-3,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给出量化结论: 实际测评与公式的模拟值相比较,耦合度较好。运用公式对已开发公园和尚 在开发初期的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了新的评测。第六部分,探讨了森林公园生态 旅游深层开发的相关问题。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层次,给出生态旅游深层 开发的四级系统模式,概览了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关问题。 第七部分,对楼观台森林公园进行实证分析。第八部分,简要总结本研究的研究 成果,探讨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本文最突出的贡献是:第一、对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了定量的研 究。第二、系统考虑人地关系的藕合。第三、基于人一地对应关系结构进行系统分 析,给出多元回归经验方程,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深层开发提供了量化支撑。 第四、给出生态旅游深层开发的“四级系统模式”。从而为生态旅游区的进一步开 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针对特定问题,试图沟通自然、社会和人文之间的量化联系,从生态旅 游的角度为生态经济乃至生态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构建作了有益的探索。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592
【部分图文】:

比较图,森林公园,模型计算值,比较图


区位指数声誉指数y=71.72exP(0.462L),r=0.743夕=242.985exP(0.3964F),r=0.910图5一5区位指数与游憩价值的相关关系图5一6声誉指数与游憩价值的相关关系外部投资更加重视区位的选择和客源的分析,没有明显区位优势和较为稳定的客源前提,是很难引来旅游开发投资的。限制秦岭山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和经济的落后,但这种状况近期有了一定的改善,如太白山开通了旅游专线车,可以直达景区。秦岭北坡森林公园都位于北坡,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5.2.6特殊因子与游憩价值的对应关系每个地区的森林公园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特殊因子可作为校正因子。本研究主要考虑声誉指数,从上图可见,秦岭北坡的森林公园由于建园时间不同,察赋各异,除个别森林公园外,多数森林公园的知名度不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楠;王连勇;谢欣;;论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的关系[J];中国林业经济;2008年02期

2 杨红;雷莹;;基于承载力和旅游价值分析的森林公园设计——以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幼臣,张晓静;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社会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1996年03期

4 祝光耀;开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工作的新局面[J];陕西林业;1997年01期

5 ;简讯[J];新疆林业;2004年03期

6 王英杰;;创业女强人的艰难人生路——访河北省邢台森林公园长信农发养殖园总经理 马树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年03期

7 周剑;;游榧乡美景 观千年榧林 品天赐珍果 过农家生活 中国香榧之乡——诸暨赵家镇[J];度假旅游;2007年03期

8 何晓玲;;不虚此行——石门洞森林公司游记[J];浙江林业;1994年04期

9 海生;;大奇山记趣[J];浙江林业;1995年05期

10 何发理;发展森林旅游 振兴林业经济[J];陕西林业;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白翠玲;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于航;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闫金亮;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营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雪艳;喀纳斯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7 欧阳勋志;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张健华;森林公园游客违章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张春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徐立新;森林旅游产品品牌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平;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及深层生态旅游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杭丽;结合森林公园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高春亮;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廖圣晓;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乔丽芳;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营建与更新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6 吴妍;GIS技术在森林公园评价及规划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李铁男;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傅晶;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产业化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9 李铁英;中国森林公园资源保护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程红宁;城市郊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