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
【部分图文】:
示范村、示范点与省级、县(市、区)级、乡镇级行政中心空间关系图以及与两者与县(市、区)级行政中心缓冲区对比表(图1,表3)。图1特色示范村(点)与各级行政中心空间关系图Fig.1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alllevelsofadministrativecenter表3特色示范村、示范点与县(区、市)行政中心缓冲区对比表Tab.3Thebuffercontrasttableof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andspotstocountyadministrativecenter数量/个特色村特色点合计0~5/km521265~10/km9283710~20/km16587420~30/km13183130~50/km6713>50/km404合计53132185②交通网络。交通条件既能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配套条件。本研究兼顾人的行走意愿(外出旅游时意愿行走时间为15min,大约能行走1000m)与自驾车行程,将杭州高速公路、省道、国道、铁路为线状要素按照缓冲半径为1000m、3000m、5000m分别进行多环缓冲区分析(图2,表4)。③海拔。不同海拔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环境,也影响乡村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杭州市最高图2特色示范村(点)与主要道路空间关系图Fig.2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roads点海拔达1787m。在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上白色表示海洋及水系,海拔0m及以下;绿色表示平原,海拔在0~200m之间;黄色代表低山丘陵,海拔在200~500m之间;棕褐色代表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图3,表5)。图3特色村(点)与等高线地形空间关系图Fig.3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Contour2影响因素与讨论2.1政府支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spotstocountyadministrativecenter数量/个特色村特色点合计0~5/km521265~10/km9283710~20/km16587420~30/km13183130~50/km6713>50/km404合计53132185②交通网络。交通条件既能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配套条件。本研究兼顾人的行走意愿(外出旅游时意愿行走时间为15min,大约能行走1000m)与自驾车行程,将杭州高速公路、省道、国道、铁路为线状要素按照缓冲半径为1000m、3000m、5000m分别进行多环缓冲区分析(图2,表4)。③海拔。不同海拔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环境,也影响乡村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杭州市最高图2特色示范村(点)与主要道路空间关系图Fig.2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roads点海拔达1787m。在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上白色表示海洋及水系,海拔0m及以下;绿色表示平原,海拔在0~200m之间;黄色代表低山丘陵,海拔在200~500m之间;棕褐色代表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图3,表5)。图3特色村(点)与等高线地形空间关系图Fig.3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Contour2影响因素与讨论2.1政府支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乡村旅游发展无论在资金还是政策上,均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目前已形成一定206经济地理第35卷表4特色示范村、示范点与主要道路缓冲区对比表Tab.4Thebuffercontrasttableof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andspotstovarietyofroad缓冲半径/m100030005000类别示范村示范点小计示范村示范点小计示范村示范点小计高速/个2151795261138396占总数百分比/%3
馈⒐?馈⑻?肺?咦匆?匕凑栈?冲半径为1000m、3000m、5000m分别进行多环缓冲区分析(图2,表4)。③海拔。不同海拔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环境,也影响乡村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杭州市最高图2特色示范村(点)与主要道路空间关系图Fig.2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roads点海拔达1787m。在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上白色表示海洋及水系,海拔0m及以下;绿色表示平原,海拔在0~200m之间;黄色代表低山丘陵,海拔在200~500m之间;棕褐色代表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图3,表5)。图3特色村(点)与等高线地形空间关系图Fig.3The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spots)andContour2影响因素与讨论2.1政府支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乡村旅游发展无论在资金还是政策上,均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目前已形成一定206经济地理第35卷表4特色示范村、示范点与主要道路缓冲区对比表Tab.4Thebuffercontrasttableofcharacteristicmodelvillagesandspotstovarietyofroad缓冲半径/m100030005000类别示范村示范点小计示范村示范点小计示范村示范点小计高速/个2151795261138396占总数百分比/%3.7711.369.1916.9839.3932.9724.5362.8851.89省道/个51722143751245983占总数百分比/%9.4312.8811.8926.4228.0327.5745.2844.7044.86国道/个29113232694453占总数百分比/个3.776.825.955.6617.4214.0516.9833.3328.65铁路/个1111252530103747占总数百分比/%1.898.336.499.4318.9416.2218.8728.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树辉;;旅游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2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3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4 彭巍;;关于发展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5 陈传金;;旅游社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4期
6 戴美琪;;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发展态度的相关分析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年35期
7 刘建峰;王桂玉;郑彪;;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析[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8 张补宏;徐施;;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9 肖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10 尹铎;;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民族论坛;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费中正;现代化进程中西江苗族的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文娟;生态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肖伟伟;旅游公共服务志愿供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莉;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4 戴宏;乡村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界定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关帆;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房莹莹;基于合伙人关系的旅游社区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索朗吉;宗教文化、旅游感知和旅游态度:来自拉萨市八角街旅游社区的例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巩守猛;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9 王颖梅;都江堰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芳霞;旅游境区构成要素研究及框架性评价体系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5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