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10:13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驱动下,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参与世界分工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表现。我国旅游业在经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区域竞争三个阶段后,已经进入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在发展“大旅游”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十分迅速。从长江三角洲,到泛珠江三角洲;从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东、中、西部无不试图突破行政区的障碍,积极打造各种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成了旅游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更加积极,合作的层次更加丰富,合作的内容更加全面,合作的地域进一步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宁镇扬区域旅游的合作是在2002年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式出台开始显现出来的。2005年年底,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自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 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在系统总结原有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一些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即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整体形象塑造、共同开拓市场、旅游商品合作开发、旅游信息共享。进而提出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区域联动式旅游业合作发展模式、政府力量积极主导下的多种机制协调合作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即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强整体规划、加强优势互补,进行整体营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共同打造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新型企业经营体制、开展环境整治,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旅游信息平台。 本文的创新点是运用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系统的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模式和对策,从而弥补了对该旅游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缺乏状况,从而为该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
        三、区域利益的驱动
        四、旅游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区域
        二、区域旅游
        三、区域旅游合作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地区分工理论
        三、竞争优势理论
        四、系统论
第三章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SWOT分析
    第一节 合作优势
        一、区位优势
        二、旅游资源优势
        三、经济联系优势
        四、人缘优势
        五、政府合作意向优势
    第二节 合作劣势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旅游企业规模小
        三、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缺失
        四、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有待改善
    第三节 合作机遇
        一、旅游市场需求的推动
        二、区域旅游合作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会展机遇
    第四节 区域旅游合作挑战
        一、旅游市场的竞争
        二、行政区划的制约
第四章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模式与对策
    第一节 合作的内容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二、旅游整体形象塑造
        三、共同开拓市场
        四、旅游商品合作开发
        五、旅游信息共享
        六、旅游资本合作
    第二节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一、区域联动式旅游业合作发展模式
        二、政府主导下的多种机制协调合作发展模式
    第三节 旅游合作对策
        一、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强整体规划
        二、加强优势互补,进行整体营销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四、共同打造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五、建立新型企业经营体制
        六、推进旅游景点资源的资本经营与资产重组
        七、开展环境整治,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八、建立旅游信息平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闫安;陈青青;赵惠芳;;基于宁、滁、扬联动发展的滁州市旅游业提升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段圣奎;张丽;吴小伟;;区域旅游合作条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商论;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贺;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2 刘跃萍;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慧青;跨界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元昱;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裴启云;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