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团队认知研究
【部分图文】:
选择性编码是扎根理论的最后一步,即理论建构,是在关联编码的基础上,从主范畴中进一步挖掘核心范畴,系统分析核心范畴、主范畴及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以“故事线”的形式描述行为现象和脉络条件,将研究发现以理论形式呈现出来,并发展成理论框架。本文结合录像/录屏的行为数据(考虑先后顺序)对主轴性编码阶段形成的7个主范畴及其副范畴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探究出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如图1所示,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可划分为4个环节:个体感知与探索、团队任务解析、团队信息收集和团队信息决策。个体感知与探索环节发生于旅游团队刚接触到任务的时候,此时团队成员会优先进行独立思考,依据先验知识与先前经验进行个体需求识别与任务感知,依据第一印象进行队友感知。基于个体感知结果,成员可能采取两种认知路径:个体信息搜索或团队任务解析。个体信息搜索活动仍属于个体感知与探索环节,是个体依据自我信息需求进行初始化信息搜索。个体感知与探索环节持续时间很短,大概1~2分钟。在此期间,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尚未形成。本次实验有两个团队(G7、G8)采取第一种认知路径,在没有团队讨论的情况下进行个体信息搜索以简要了解旅行国家背景知识,一旦初始信息需求得到满足,成员就会发起讨论进入团队任务解析环节。采取第二种认知路径的团队(G1、G2、G3、G4、G5、G6)在任务初期就通过沟通启动团队心智交互,进入团队任务解析环节,以明确任务目标与结构、任务关联性与优先级,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杰;邓卫权;程浩;乐美谦;;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薛翔;赵宇翔;;音乐平台中音乐分类体系的用户心智模型研究——以高校学生群体为例[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年02期
3 刘英梅;;媒体资源用户心智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J];新世纪图书馆;2018年12期
4 韩正彪;;国外信息检索系统用户心智模型研究述评与展望[J];情报学报;2018年07期
5 韩正彪;许海云;;文献数据库用户心智模型演进驱动因素研究[J];情报学报;2016年07期
6 樊俊豪;陆铭;;学科馆员团队构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11期
7 付立宏;闫金双;;图书馆咨询团队及其知识转移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年15期
8 谢德华;;打造过硬的高校图书馆团队的对策和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0期
9 赵文安;;浅议图书馆科研团队的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10期
10 赵文安;;谈图书馆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资讯;2010年3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飞;人机交互环境下学术搜索功能学习的心智模型动态改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艳;国内情报学团队学术创新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周畅;学术科研团队语境下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行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朱明明;“单干”与“团队”科研模式下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朱亮;基于网络计量学的我国在线旅游网站评价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1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6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