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二战后德国人的出境旅游行为

发布时间:2020-10-29 19:52
   旅游行为是人们通过旅行在异地开展的观光、休闲、娱乐、消费等一系列行为。 二战以后,德国从几乎无人出境旅游发展为出境旅游支出继美国之后的第一出境游大国(但美国的人口是德国的三倍多)。究其原因,首先当然是因为经济的恢复,以及相较于三十年代法定劳动时间的缩短和战后大多数人渴望忘记战争的伤痛、极力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其次,德国法定带薪休假日长达三十天,居于世界首位。除此以外,德国传统的徒步游情结也可以对德国人如此喜爱旅游进行解释。于是,本文将二战后德国人出境旅游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出境游强度,出境游目的地选择与形式、出游旅行交通工具与住宿、出游时间等四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探讨了二战后德国经济渐渐复苏至今的德国人出境旅游行为特征。并根据调查数据对今后的旅游行为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提出建议。 德国人的旅游强度自二战后一直以一种上升的态势在增长,时慢时快,这当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状况有十分直接的关系。战争刚刚结束之时,德国经济一片凋敝,出游人数几乎为零。经济恢复增长后,爱旅游的德国人又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旅游大军,且年年几乎都有增长之势。但是由于七十年代的几次经济危机,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低靡状态,出游人数曾呈下降之势。而通过对旅游强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影响德国人出游的基本因素,如:经济状况,政治因素,文化背景等等。 除了旅游强度,德国人最喜欢的外国旅游目的国也成为文章的重点研究部分。战后至今,由于出游目的的明显变化——由战前到处寻找名人胜迹及优美风景的教育之游转换为战后以休闲娱乐为主题——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成为德国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国。尽管这些德国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国从战后至今曾有过一些变化,但总体上来说,德国人由于出行便利、生活习惯、语言障碍等等因素还是会首选欧洲境内或是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如土耳其作为旅游目的地。 其次,漫长的战争不但给德国人造成物质上的贫困,还在精神上给人们带来无止境的伤痛。面对痛苦的战争回忆,人们出现了想用追求美好、轻松的事物,例如旅行,来忘却战争的情绪;再加上随着二战后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社会高速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迫切的需要摆脱束缚,享受生活。于是,二战后德国人的旅游行为从旅游形式上转换为以寻找休闲、娱乐、轻松的度假型出游,例如沙滩假期、运动旅游、冒险旅游等。 提到旅游行为,还不得不说到进行旅游所必须的交通工具与住宿方式.就目前看来,汽车、飞机、火车成为二战后德国人使用最频繁的旅行交通工具。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近几年各航空公司纷纷推出低价航空票,飞机在德国人的旅行中,主要是在出境旅游中,越发受到了青睐。而火车的使用程度也随之降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在文章中所指的旅行都是长度为四至十天的旅行;二,主要是侧重于德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行为研究。而论文的统计数据及大量的图表几乎都采自德国旅行与度假研究会公布的研究结果。此外, 1990—2000年间的德国《星星》杂志所有关于德国人旅游行为的报道也成为了本文的大部分例证。 而这所有的一切研究都是希望能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所作用。因为德国目前拥有58%的规律性旅游率,成为也应当成为中国的一个大而且非常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如果在对德国文化或是旅游习惯行为,旅游心理不了解的情况下,对德国的旅游市场有所举措,看来是不太合适的,或者收效不会理想的。只有了解客源国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才能针对性的提出建议。而我们的旅游企业也需要从游客的需求来考虑问题,开展以宣传为主的营销活动,以高品质的服务、人性化的服务克服德国游客来华旅游语言、住宿餐饮标准化等障碍,才能为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学位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95.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春;;德国人42岁才买房[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15期

2 ;“德国人和国家的标志”展览在波恩展出[J];对外传播;2009年01期

3 王艳;;酒标的秘密之德国[J];优品;2010年12期

4 李艳君;联合后的德国人力资源管理:述评[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4期

5 刘桂清;感悟德国之行[J];上海企业;2003年02期

6 郑理;;德国正步日本后尘成为衰落国家?[J];重庆与世界;2003年02期

7 兰海;德国人“馆中”的周末生活[J];中国教师;2004年06期

8 任盈;形式与感官[J];家具与环境;2004年01期

9 刘六龄;;德国人的休闲生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06年05期

10 李玲玲;刘一江;;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衡阳市高校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忠文;对针灸调整德国人心身状态的初步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7 罗永明;德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的影响(1928-1938)[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陈雳;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宝鸿;通往自省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怡;二战后德国人的出境旅游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畅;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德国人形象探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任芳芳;广州市居民旅游行为和动机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为强;游客黑色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斌;旅游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葛德水;当代白俄罗斯与德国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7 王倩;四国占领期间的德国妇女(1945-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文婷;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少青;顾炎武旅游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晓岭;桀骜难驯的权力—德国立宪艰难之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1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61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