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瓷绘艺术初探
发布时间:2020-10-31 11:08
在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中,纹饰是一个丰富多彩领域,在艺术表现手法、工艺技术、风格形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在陶瓷纹饰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其它工艺美术的影响。其中,陶瓷纹饰受中国绘画的影响由来已久,相近的工具材料使得画意的韵味在陶瓷绘能得到较好的体现。清末民初,随着“浅绛彩”的出现和瓷板画的流行,瓷器上的纹饰改变了传统附属于器型的审美功能,由次要变为主要,瓷器的发展由工艺瓷逐渐转向艺术瓷。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受中国画影响的陶瓷纹饰定名为“陶瓷绘画”,本文以“陶瓷绘画”的视角,在清末民国时期瓷绘人物画发展的基础上,对瓷绘人物画的代表王琦的瓷绘艺术作整体梳理和研究。 王琦极具特色的瓷绘人物画艺术是这个时代瓷绘艺术的代表。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的瓷绘艺术家中,王琦的瓷绘艺术经历和作品都独具特色,从最初的捏面人到绘制瓷像,直到最终以粉彩瓷绘人物画为最终的事业,他的一生和人物瓷绘形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就他的作品特征来说,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诗书画印”兼具的文人画特征和“彩五官肉色,分面部阴阳”的西画技法共存,是他区别于其它瓷绘艺人的典型特征。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和西画传入的背景下,王琦的瓷绘艺术作品呈现出“雅俗共赏”的文化内涵。究其渊源,是传统文人画风、海派新文人画风的“文雅”和西方写实画风以及民间工艺画风的“通俗”兼收并蓄的结果。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J527
【部分图文】:
人富贵益寿考瓷板画王大凡
曾在天津杨柳青镇创作百福人物画样付印,影响了景德镇瓷绘家的创作风格。王琦早期的粉彩人物画显然是以其为蓝本的。如他的“布袋和尚”(图6)粉彩瓷板画和钱惠安的作品(图5)比较,技法采用那种刚折劲健的线条刻画人物衣纹,画面上没有题字,出入钱氏仕女画风格,追求古老朴拙的艺术效果。此时,在题材上也受钱氏影响,多选用古诗典故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王琦在学习钱惠安的过程中,很快认识到了钱氏的局限。由于钱惠安卖画维生,为满足不同阶层购买者情趣各异的审美需求,虽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技法也多样。但限于文化素养和创作目的尤其是大量创作所累,作品表现不够精到,所绘人物只求“形似”,缺乏变化和呼应,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物心理活动。也不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神韵’
钱惠安是近代海上画派著名画家,擅长仕女人物,所绘人物姿态娴雅,笔意遒劲。曾在天津杨柳青镇创作百福人物画样付印,影响了景德镇瓷绘家的创作风格。王琦早期的粉彩人物画显然是以其为蓝本的。如他的“布袋和尚”(图6)粉彩瓷板画和钱惠安的作品(图5)比较,技法采用那种刚折劲健的线条刻画人物衣纹,画面上没有题字,出入钱氏仕女画风格,追求古老朴拙的艺术效果。此时,在题材上也受钱氏影响,多选用古诗典故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王琦在学习钱惠安的过程中,很快认识到了钱氏的局限。由于钱惠安卖画维生,为满足不同阶层购买者情趣各异的审美需求,虽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技法也多样。但限于文化素养和创作目的尤其是大量创作所累,作品表现不够精到,所绘人物只求“形似”,缺乏变化和呼应,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物心理活动。也不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神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3865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J527
【部分图文】:
人富贵益寿考瓷板画王大凡
曾在天津杨柳青镇创作百福人物画样付印,影响了景德镇瓷绘家的创作风格。王琦早期的粉彩人物画显然是以其为蓝本的。如他的“布袋和尚”(图6)粉彩瓷板画和钱惠安的作品(图5)比较,技法采用那种刚折劲健的线条刻画人物衣纹,画面上没有题字,出入钱氏仕女画风格,追求古老朴拙的艺术效果。此时,在题材上也受钱氏影响,多选用古诗典故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王琦在学习钱惠安的过程中,很快认识到了钱氏的局限。由于钱惠安卖画维生,为满足不同阶层购买者情趣各异的审美需求,虽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技法也多样。但限于文化素养和创作目的尤其是大量创作所累,作品表现不够精到,所绘人物只求“形似”,缺乏变化和呼应,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物心理活动。也不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神韵’
钱惠安是近代海上画派著名画家,擅长仕女人物,所绘人物姿态娴雅,笔意遒劲。曾在天津杨柳青镇创作百福人物画样付印,影响了景德镇瓷绘家的创作风格。王琦早期的粉彩人物画显然是以其为蓝本的。如他的“布袋和尚”(图6)粉彩瓷板画和钱惠安的作品(图5)比较,技法采用那种刚折劲健的线条刻画人物衣纹,画面上没有题字,出入钱氏仕女画风格,追求古老朴拙的艺术效果。此时,在题材上也受钱氏影响,多选用古诗典故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王琦在学习钱惠安的过程中,很快认识到了钱氏的局限。由于钱惠安卖画维生,为满足不同阶层购买者情趣各异的审美需求,虽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技法也多样。但限于文化素养和创作目的尤其是大量创作所累,作品表现不够精到,所绘人物只求“形似”,缺乏变化和呼应,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物心理活动。也不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神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锋;中国书诗画与陶瓷书诗画的比较[J];景德镇陶瓷;1996年02期
2 吴海云;“珠山八友”人名及其生平史迹[J];景德镇陶瓷;2003年01期
3 李復荣;论王琦、王大凡人物画风格[J];景德镇陶瓷;2004年01期
4 张甘霖;;20世纪初叶的海派艺术与文人瓷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5期
5 曾开学;;浅谈肖像瓷画的肇源及其发展[J];陶瓷研究;2006年02期
6 曲立氏;;陶迷道人——王琦[J];陶瓷研究;2006年04期
7 吴海云;论绘瓷艺坛上的“珠山八友”[J];中国陶瓷;1984年01期
8 钟莲生;论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美学特征[J];中国陶瓷;2002年04期
9 曹春生;“珠山八友”的三大贡献[J];中国陶瓷;2005年03期
10 宁钢;褚力;;“珠山八友”新粉彩艺术对现代粉彩艺术的影响[J];中国陶瓷;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6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6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