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太原市休闲农业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7:37
   近几年,太原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产业结构格局呈现出“三、二、一”序列,但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状况仍不合理,“工业围城”现象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城乡经济尚未实现协调发展。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新的休闲产品牵引客源市场。立足市情,在太原大都市圈范围内研究休闲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模式,对太原市构建都市型农业体系、丰富休闲产品、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从休闲农业的生产性和休闲性出发构建了基础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从休闲农业的功能与太原市该产业的发展条件和现状视角探讨了发展休闲农业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休闲农业产品的特性及其发展布局理论出发,结合实践调查,选取五个休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区位条件、农业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和旅游业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权重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导入实证数据,绘制出休闲农业布局散点图并提出布局思路。第四部分从布局思路出发,结合休闲农业三大发展战略和大太原都市经济圈的长远发展趋势,在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推导出太原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研究表明,太原市休闲农业的布局可分为A、B、C三组发展区:A组:太原六区;B组:古交市、阳曲县和清徐县;C组:娄烦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可采取“Y”形三梯度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太原六区和清徐县为一级发展区,古交市和阳曲县为二级发展区,娄烦县为三级发展区。太原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在宏观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道路。
【学位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327;F224;F592.7
【部分图文】:

休闲农业,太原市,来源,农业资源


太原市休闲农业布局区域划分图表来源:自制

模式图,休闲农业,太原市,梯度


(亿元)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份)图5-1 太原市郊县(含县级市)生产总值比较清徐县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数据来源:2001-2006《太原年鉴》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城镇体系的布局要经历点、轴、面状网络的空间结构状态。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区位条件较好的“点”,充当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的交换需要有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便成为轴线。轴线一经形成,便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从太原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太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市区为经济核心,郊县(市)和建制镇为主要增长极,相应在经济要素传递沿交通线最优的客观规律作用下,产业集聚和人口布局将形成不同层次、具有一定影响的3条产业——城镇发展轴。①市域南部沿河一级发展轴。该轴依托307、208国道和市域南部已基本形成的城镇产业带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志青;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朱丽萍;安庆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祺;山西省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石辉新;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汤思源;株洲市荷塘区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1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