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威海市温泉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4:27
   我国休闲旅游时代来临,休闲旅游热潮悄然兴起。温泉旅游作为一种集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方式,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一股温泉旅游开发热潮已由广东延伸到我国各地区。 威海市温泉资源丰富。山东省18处温泉,仅威海就有9处,是山东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称号的地区。威海市温泉利用历史十分久远。但是,目前威海市温泉旅游开发缺乏系统规划,开发程度低,产品档次不高,不能适应温泉旅游市场需求,处于“资源丰富、产品匮乏”的尴尬状态。为了充分利用温泉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威海市旅游业区域竞争力,需要对威海市温泉旅游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大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威海市温泉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竞争环境和政策支持条件等影响温泉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威海市现有温泉旅游投资主体及其运作状况的分析,认为威海市温泉旅游应推行村民联合体投资开发和企业投资开发两种形式。为了树立特色,体现差异,谋求最大的营销效果,威海市温泉旅游整体形象应定位为“中国温泉之乡、滨海仙泉圣地”;围绕整体形象,整合四大类温泉旅游产品,打造“蓝色温泉城”、“永不落幕的亲水游戏”、“感受灵魂深处,享受天人合一”等主题各异的温泉旅游度假带。根据各温泉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特征,开发康体型、康娱型、康文型和综合型等中高端温泉旅游产品,并将温泉旅游产品与滨海、体育、文化、观光、节庆等旅游精品组合。构筑较为完善的温泉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实施“整合营销”了,策略,从目的地、客源市场、渠道和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多层次营销。此外,威海市还应重视引导温泉消费观念、完善法律法规、成立温泉协会、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为温泉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旅游信息,游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口.口.目典.口.口目皿目口目数,为调查总样本32.11%。省外的主要客源依次为:京津地区为16.51%,河南为14.68%,上海为8.26%,东北地区共占15.6%(其中辽宁6.42%,吉林5.50%,黑龙江3.67%),江苏占4.59%,广东占3.67%,湖南占1.83%,浙江占1.38%,西北地区有1.3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空间距离衰减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威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衰减的趋势。威海市国内客源中,省内游客人数最多,与山东相邻的河南、辽宁、江苏等省份的游客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再次是与威海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京津和广东也占有一定比重。长线市场如西北、湖北、湖南等地在调查期间里来威游客较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比例,如西南地区。4.2.1.2(1)国内游客行为特征信息获取途径

交通工具,游客,温泉,自驾车


图3国内来威游客出游交通工具选择此次调查中,国内游客中乘坐客车来威的旅游者比例最高,占32.3%。其次自驾车游客占29.3%。这与威海客源中省内城市的旅游者占较大份额有关。根国内温泉旅游发展的情况,自驾车游客在温泉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东锦江温泉为例,该温泉70一80%的游客为自驾车游客。广东省的这种消费情一方面与广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一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广东省经10余年的温泉开发后群众对温泉产品行成的文化认同有关系。虽然目前威海市对温泉消费的文化认同感不能与广东相比,但是根据国内温泉发展的规律,我可以预见自驾车市场在威海市温泉旅游中会成为重要的部分。(3)国内游客出游目的在对威海市现有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中,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人站绝对多

游客,目的,温泉,自驾车


为自驾车游客占29.3%。这与威海客源中省内城市的旅游者占较大份额有关。根据国内温泉旅游发展的情况,自驾车游客在温泉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广东锦江温泉为例,该温泉70一80%的游客为自驾车游客。广东省的这种消费情况一方面与广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一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广东省经过10余年的温泉开发后群众对温泉产品行成的文化认同有关系。虽然目前威海市对温泉消费的文化认同感不能与广东相比,但是根据国内温泉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预见自驾车市场在威海市温泉旅游中会成为重要的部分。(3)国内游客出游目的在对威海市现有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中,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人站绝对多数,占到52.6%,与全国游客的出行目的特征相吻合;其次是休闲度假,占到了33%。此外,商务活动占5.4%,探亲访友占4.4%,来威疗养占1%。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威海市国内客源的出游目的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燕;广西温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华,彭华;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黄向,徐文雄;我国温泉开发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规划师;2005年04期

4 王华,吴立瀚;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5 王艳平;我国温泉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6 王冠贤,保继刚;温泉旅游地特性及空间竞争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7 栾光忠,刘红军,刘冬雁,王文正;山东半岛温泉的地热属性及其特征[J];地球学报;2002年01期

8 黄郁成;试论温泉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9 王艳平,金丽;界面增长:提高旅游体验总量的重要环节——以构筑温泉旅游“更·宽衣”环节为例[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10 王华,彭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883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3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