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西安典型旅游村落的景观特质——以上王村和家佛堂村为例的网络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4 19:41
  清晰梳理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外显特征及内在逻辑是旅游扶贫的客观要求,也是避免盲目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文中以西安上王村和家佛堂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行动者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呈现了两个案例地的景观特质网络结构差异与行动者行为逻辑。结果表明:上王村的乡村旅游转型注重整体水平提高,而家佛堂村更重视特色打造。上王村景观特质网络结构紧密,高中心度特质多样,景观特质"权力"结构也较为均衡;而家佛堂村景观结构整体相对松散,高中心度点中文化性较为突出,景观特质"权力"结构单极化明显。行动者网络分析来看,两个案例均属于村民自组织形式,家佛堂村行动者数量较少,行动较为单一也相对高效,而上王村行动者网络构建有外部企业参与,其网络中权力关系与利益博弈更为复杂,行动逻辑相对稳健。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社会网络分析
            (1)关系强度。
            (2)中心性。
            (3)结构同型。
        1.3.2 行动者网络理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络结构
        2.1.1 网络整体特征分析
        2.1.2 网络中心性分析
    2.2 形成原因
        2.2.1 行动者构成
        2.2.2 行动者转译
            (1)上王村行动者转译。
            (2)家佛堂村行动者转译。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北民族地区村庄权力结构下的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能力研究——对甘青宁三省民族村的考察[J]. 吕蕾莉,刘书明.  政治学研究. 2017(03)
[2]广州市城市绿道旅游景观意象研究[J]. 闫东升,朱战强,黄存忠.  旅游学刊. 2016(12)
[3]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J]. 胡宪洋,保继刚.  地理研究. 2016(08)
[4]乡村景观的生与死: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建设模式研究[J]. 李露,张玉钧.  建筑与文化. 2016(02)
[5]从美丽乡村到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大世凹村的社会空间重构[J]. 陈培培,张敏.  地理研究. 2015(08)
[6]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J]. 徐红罡,任燕.  旅游学刊. 2015(01)
[7]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J]. 胡最,刘沛林,曹帅强.  地理学报. 2013(02)
[8]游客对旅游景区声景观属性的感知和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 仇梦嫄,王芳,沙润,侯国林.  旅游学刊. 2013(01)
[9]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地方意义——以城镇商业街区为例[J]. 张捷,张宏磊,唐文跃.  地理学报. 2012(12)
[10]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 冯娴慧,戴光全.  旅游学刊. 2012(08)



本文编号:2916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16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