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0:15
中国西南地区是汉代南方唯一盛行画像墓的地区。本文研究对象,即以四川盆地为主,并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北部和云南北部等地区百余年来所发现的汉代画像和画像墓(包括少量蜀汉和西晋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第一部分:笔者在对这一地区现存画像实物进行全面实地考察、摹绘,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历年发现的有关资料,按照画像坟丘(砖、石室)墓、画像崖墓、画像石棺、画像石阙等不同类型,以墓葬为单位进行整理,同时对这些画像内容重新进行逐一考证。 第二部分:对本地区汉代画像与画像墓进行整体地综合研究。研究涉及:画像内容分类、画像的内容组合与主题、画像的制作与画面构成、画像的艺术特点与成就、画像所反映的区域文化特征、画像与神仙方术、画像与早期道教和早期佛教、画像墓的分布与分区、画像墓的年代与分期、画像墓的渊源与兴衰原因、画像墓的墓制与葬俗、画像墓的使用集团与阶层等。 无论是逐一考证还是整体研究,本文都始终是把画像作为画像墓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丧葬文化现象来把握,并充分考虑到画像在墓葬中出现的基本含义和功能,以及它与墓葬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的重点是以画像为主要对象,把画像墓作...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 发现与研究回顾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典型画像墓及附属设施举例
一、 画像坟丘墓
1. 成都市扬子山1号砖石室墓
2. 成都市昭觉寺砖室墓
3. 成都市曾家包1号砖石室墓
4. 新都县新繁清白乡砖室墓
5. 新都县胡家墩砖室墓
6. 合川市皇坟堡石室墓
7. 涪陵市三堆子2号石室墓
二、 画像崖墓
1. 彭山县江口951—2号崖墓
2. 三台县松林嘴1号崖墓
3. 乐山市柿子湾1号崖墓
4. 乐山市柿子湾52号崖墓
5. 长宁县七个洞1号崖墓
三、 画像石棺、崖棺
1. 郫县新胜1号砖室墓石棺
2.郫县新胜2号砖室墓1号石棺
3. 彭山县江口951—2号崖墓崖棺
4. 乐山市沱沟嘴崖墓石棺
5. 芦山县王晖砖室墓石棺
6. 内江市红樱1号崖墓石棺
7. 简阳县鬼头山崖墓3号石棺
8. 南溪县长顺坡砖室墓3号石棺
9. 长宁县七个洞7号崖墓崖棺
10. 沪州市大驿坝1号墓石棺
11. 璧山县崖墓1号石棺
12. 重庆市一中石室墓石棺
四、 画像墓阙(附墓碑)
1. 雅安市高颐阙(附:墓碑)
2. 绵阳市杨氏阙
3. 郫县王孝渊墓碑
4. 渠县沈氏阙
5. 忠县丁房阙
第二章 画像的内容、制作与艺术特点
一、 画像的内容分类与解释
1. 分类原则
2. 神仙仙境与升仙
3. 墓主生活(社会生活)
4. 历史人物故事
5. 生殖崇拜
6. 驱鬼镇墓
7. 吉祥
二、 画像的内容组合与主题
1. 坟丘墓
2. 花纹砖与画像
3. 崖墓
4. 石棺
5. 墓阙
6. 画像主题
三、 画像的制作
1. 画像砖
2. 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与制作
3. 崖墓画像石刻
4. 石棺画像
5. 石阙和石室墓画像
四、 画像的艺术特点
1. 内容处埋
2. 画面组合
3. 画面构成
4. 造型特点
第三章 画像墓的形式、演变与墓制
一、 墓葬类型、葬具与随葬品
1. 坟丘墓的类型
2. 崖墓的类型
3. 葬具
4. 随葬品
5. 随葬品与画像内容的关系
二、 分布与分区
1. 立地环境
2. 分布
3. 地区间差异
4. 分区
三、 年代与分期
1. 纪年坟丘墓与崖墓
2. 坟丘砖石室墓的分期与演变
3. 崖墓的分期与演变
4. 纪年画像
5. 画像的分期与演变
四、 渊源
1. 横穴墓的兴起与传播
2. 装饰墓的传入
3. 地区间画像石风格的影响
五、 墓制与葬俗
1. 坟丘墓
2. 崖墓
3. 葬具
4. 随葬品
第四章 画像墓的时代
一、 与中原文化的认同
1. 秦灭巴蜀前的巴蜀地区
2. 秦汉时期的文化变迁
3. 砖室墓与崖墓的墓主族源
二、 画像墓的兴衰
1. 兴起原因之一——神仙巫术信仰盛行
2. 兴起原因之二——奢侈与厚葬之风
3. 兴起原因之三——发达的经济
4. 兴起原因之四——地理条件与铁工具的普及
5. 汉末社会与画像墓的哀落
三、 画像墓主身分与豪族
1. 铭文中所见的墓主身分
2. 画像中所见的墓主身分
3. 豪族与画像墓
四、 画像内容所反映的丧葬观念
1. 昆仑山——天国与幽都
2. 驱鬼镇墓以升仙
3. 吉祥宜子孙
五、 画像内容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
1. 西王母信仰与昆仑神话圈
2. 生殖崇拜
3. 稻作农耕与稻作文化
六、 画像与神仙方术和早期道教、佛教
1. 神仙方术的流派
2. 服食
3. 房中
4. 符录
5. 尸解
6. 画像中所见的道士(方士)
7. 画像与早期道教
8. 画像与中国的早期佛教
结语
附图
拓本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J]. 罗二虎. 考古学报. 2001(04)
[2]汉代画像石棺研究[J]. 罗二虎. 考古学报. 2000(01)
[3]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J]. 丛德新,罗志宏. 考古. 1998(12)
[4]《桑间野合》画像砖考释[J]. 冯修齐. 四川文物. 1995(03)
[5]苏鲁豫皖交界区西汉石椁墓及其画像石的分期[J]. 燕生东,刘智敏. 中原文物. 1995(01)
[6]江津沙河发现东汉纪年崖墓[J]. 黄中幼,张荣华. 四川文物. 1994(04)
[7]芦山芦阳镇汉墓清理简报[J]. 郭凤武,唐国富. 四川文物. 1993(04)
[8]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J]. 胡学元,杨翼. 文物. 1993(01)
[9]成都凤凰山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J]. 刘雨茂. 文物. 1992(01)
[10]达县市曹家梁东汉墓清理简报[J]. 马幸辛. 四川文物. 1991(06)
本文编号:2924874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 发现与研究回顾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典型画像墓及附属设施举例
一、 画像坟丘墓
1. 成都市扬子山1号砖石室墓
2. 成都市昭觉寺砖室墓
3. 成都市曾家包1号砖石室墓
4. 新都县新繁清白乡砖室墓
5. 新都县胡家墩砖室墓
6. 合川市皇坟堡石室墓
7. 涪陵市三堆子2号石室墓
二、 画像崖墓
1. 彭山县江口951—2号崖墓
2. 三台县松林嘴1号崖墓
3. 乐山市柿子湾1号崖墓
4. 乐山市柿子湾52号崖墓
5. 长宁县七个洞1号崖墓
三、 画像石棺、崖棺
1. 郫县新胜1号砖室墓石棺
2.郫县新胜2号砖室墓1号石棺
3. 彭山县江口951—2号崖墓崖棺
4. 乐山市沱沟嘴崖墓石棺
5. 芦山县王晖砖室墓石棺
6. 内江市红樱1号崖墓石棺
7. 简阳县鬼头山崖墓3号石棺
8. 南溪县长顺坡砖室墓3号石棺
9. 长宁县七个洞7号崖墓崖棺
10. 沪州市大驿坝1号墓石棺
11. 璧山县崖墓1号石棺
12. 重庆市一中石室墓石棺
四、 画像墓阙(附墓碑)
1. 雅安市高颐阙(附:墓碑)
2. 绵阳市杨氏阙
3. 郫县王孝渊墓碑
4. 渠县沈氏阙
5. 忠县丁房阙
第二章 画像的内容、制作与艺术特点
一、 画像的内容分类与解释
1. 分类原则
2. 神仙仙境与升仙
3. 墓主生活(社会生活)
4. 历史人物故事
5. 生殖崇拜
6. 驱鬼镇墓
7. 吉祥
二、 画像的内容组合与主题
1. 坟丘墓
2. 花纹砖与画像
3. 崖墓
4. 石棺
5. 墓阙
6. 画像主题
三、 画像的制作
1. 画像砖
2. 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与制作
3. 崖墓画像石刻
4. 石棺画像
5. 石阙和石室墓画像
四、 画像的艺术特点
1. 内容处埋
2. 画面组合
3. 画面构成
4. 造型特点
第三章 画像墓的形式、演变与墓制
一、 墓葬类型、葬具与随葬品
1. 坟丘墓的类型
2. 崖墓的类型
3. 葬具
4. 随葬品
5. 随葬品与画像内容的关系
二、 分布与分区
1. 立地环境
2. 分布
3. 地区间差异
4. 分区
三、 年代与分期
1. 纪年坟丘墓与崖墓
2. 坟丘砖石室墓的分期与演变
3. 崖墓的分期与演变
4. 纪年画像
5. 画像的分期与演变
四、 渊源
1. 横穴墓的兴起与传播
2. 装饰墓的传入
3. 地区间画像石风格的影响
五、 墓制与葬俗
1. 坟丘墓
2. 崖墓
3. 葬具
4. 随葬品
第四章 画像墓的时代
一、 与中原文化的认同
1. 秦灭巴蜀前的巴蜀地区
2. 秦汉时期的文化变迁
3. 砖室墓与崖墓的墓主族源
二、 画像墓的兴衰
1. 兴起原因之一——神仙巫术信仰盛行
2. 兴起原因之二——奢侈与厚葬之风
3. 兴起原因之三——发达的经济
4. 兴起原因之四——地理条件与铁工具的普及
5. 汉末社会与画像墓的哀落
三、 画像墓主身分与豪族
1. 铭文中所见的墓主身分
2. 画像中所见的墓主身分
3. 豪族与画像墓
四、 画像内容所反映的丧葬观念
1. 昆仑山——天国与幽都
2. 驱鬼镇墓以升仙
3. 吉祥宜子孙
五、 画像内容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
1. 西王母信仰与昆仑神话圈
2. 生殖崇拜
3. 稻作农耕与稻作文化
六、 画像与神仙方术和早期道教、佛教
1. 神仙方术的流派
2. 服食
3. 房中
4. 符录
5. 尸解
6. 画像中所见的道士(方士)
7. 画像与早期道教
8. 画像与中国的早期佛教
结语
附图
拓本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J]. 罗二虎. 考古学报. 2001(04)
[2]汉代画像石棺研究[J]. 罗二虎. 考古学报. 2000(01)
[3]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J]. 丛德新,罗志宏. 考古. 1998(12)
[4]《桑间野合》画像砖考释[J]. 冯修齐. 四川文物. 1995(03)
[5]苏鲁豫皖交界区西汉石椁墓及其画像石的分期[J]. 燕生东,刘智敏. 中原文物. 1995(01)
[6]江津沙河发现东汉纪年崖墓[J]. 黄中幼,张荣华. 四川文物. 1994(04)
[7]芦山芦阳镇汉墓清理简报[J]. 郭凤武,唐国富. 四川文物. 1993(04)
[8]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J]. 胡学元,杨翼. 文物. 1993(01)
[9]成都凤凰山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J]. 刘雨茂. 文物. 1992(01)
[10]达县市曹家梁东汉墓清理简报[J]. 马幸辛. 四川文物. 1991(06)
本文编号:2924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2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