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0-12-22 07:39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真实性与名实观相结合的分析框架
相比之下,象限C和象限D则显现出传统名实关联的某种弱化趋势——错位、超越或背离,而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由于在尊重传统文化逻辑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因而常常被认为是体现了主体创造力与传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以富于新意的方式增进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体验,从而实现较高的“主观真实性”和“体验真实性”。在此种情况下,名与实的弱关联或适度错位恰恰提供了创新与超越的空间,不过,也需要对“创造”“创新”的手段和限度保持谨慎的态度。至于后者,虽然并不必然走上背离传统的道路,但受制于旅游业的大众文化装配复制技术和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常常误用、篡改、扭曲甚至伪造传统,借“名”以牟利。名与实的弱关联在此沦为商业操弄的工具,因而往往容易丢掉传统中那些最具价值和意义的部分,滑向“非真实”之域。4.3“名/实”关联建构与“真实化”的动态进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综述[J]. 任唤麟. 旅游学刊. 2014(10)
[2]回望“真实性”(authenticity)(上)——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J]. 赵红梅,李庆雷. 旅游学刊. 2012(04)
[3]“虚拟真实”原则指导下的旅游体验塑造研究——基于人类学视角[J]. 陈兴. 旅游学刊. 2010(11)
[4]荀子的制名原则和制名方法思想探析[J]. 訾其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5]中国游记的记述类型与《徐霞客游记》的里程碑意义[J]. 刘德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9)
[6]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J]. 彭传华,宋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1)
[7]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J]. 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 旅游学刊. 2007(06)
[8]试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J]. 杜文静.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1)
[9]李时珍的自然观和科学精神[J]. 钟晨发. 亚太传统医药. 2006(09)
[10]本真性(Authenticity)[J]. 瑞吉娜·本迪克丝,李扬.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4)
本文编号:2931395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真实性与名实观相结合的分析框架
相比之下,象限C和象限D则显现出传统名实关联的某种弱化趋势——错位、超越或背离,而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由于在尊重传统文化逻辑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因而常常被认为是体现了主体创造力与传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以富于新意的方式增进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体验,从而实现较高的“主观真实性”和“体验真实性”。在此种情况下,名与实的弱关联或适度错位恰恰提供了创新与超越的空间,不过,也需要对“创造”“创新”的手段和限度保持谨慎的态度。至于后者,虽然并不必然走上背离传统的道路,但受制于旅游业的大众文化装配复制技术和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常常误用、篡改、扭曲甚至伪造传统,借“名”以牟利。名与实的弱关联在此沦为商业操弄的工具,因而往往容易丢掉传统中那些最具价值和意义的部分,滑向“非真实”之域。4.3“名/实”关联建构与“真实化”的动态进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综述[J]. 任唤麟. 旅游学刊. 2014(10)
[2]回望“真实性”(authenticity)(上)——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J]. 赵红梅,李庆雷. 旅游学刊. 2012(04)
[3]“虚拟真实”原则指导下的旅游体验塑造研究——基于人类学视角[J]. 陈兴. 旅游学刊. 2010(11)
[4]荀子的制名原则和制名方法思想探析[J]. 訾其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5]中国游记的记述类型与《徐霞客游记》的里程碑意义[J]. 刘德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9)
[6]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J]. 彭传华,宋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1)
[7]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J]. 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 旅游学刊. 2007(06)
[8]试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J]. 杜文静.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1)
[9]李时珍的自然观和科学精神[J]. 钟晨发. 亚太传统医药. 2006(09)
[10]本真性(Authenticity)[J]. 瑞吉娜·本迪克丝,李扬.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4)
本文编号:293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3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