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2 16:14
绵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目前当地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使绵阳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以绵阳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民俗学、文化学、应用民俗学、旅游规划设计等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主题,以郪汉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部分,首先对民俗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进行梳理,然后明确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类型、特征及构成。第三部分,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第四部分,绵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第五部分,以应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郪汉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第六部分,结语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郪江古街
图 4-1 郪江古街 图 4-2 郪江古街二、古老的丧葬文化——郪江崖墓群郪江曾有过另一个名字,叫做千子坟,得名于其四周群山上遍布的成千上万的郪人古墓。郪江崖墓群是郪江古镇最负盛名的文物古迹之一,1991 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侯选名单,被学术界誉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汉晋时期历史艺术的文物瑰宝。2002 年 2 月至 6 月,三台县文化局、三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郪江崖墓群进行了一次详细的野外复查。结果以郪江镇为中心,发现 51 个崖墓群,共 1638座崖墓。1郪江崖墓群主要分布在沿郪江、锦江两岸的沟湾和山麓上。其中以金钟山、泉水坝、紫荆湾墓群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崖墓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郪江崖墓群是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郪江崖墓往往以一个或数个大家族世代聚居而葬,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墓群。墓穴中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甬道、侧室和耳室组成,墓内还
精彩之处在于它的画像,分石刻画像和绘画画像两种,雕刻技巧之娴熟,令人叹为观止。郪江古崖墓画像春宫秘戏图、农夫扶犁、双鹤啄鱼等数百幅画像,以浮雕加彩绘的“春宫秘戏图”为代表。第一幅画是“情说爱的场景,第二幅画是“相邀”,描绘两人彼此“交合”,刻画两位恋人进入灵肉相拥的场面。三幅,表现了青年男女由相亲相爱到相拥的过程,展示出向往和追求。残迹观察,郪江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崖墓都施有彩绘装积地涂绘,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极为罕见,构成了郪点。1郪江崖墓墓内结构科学,建筑雕刻精美,彩绘颜米人”、“推门探望人”、“执板说唱人”、和“守人头面具像”、“猴子吃桃”等浮雕以及房屋建筑的代的社会风情画卷,表现了当时丰富的日常生活和民、艺术、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开发对小族群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个案研究[J]. 王挺之,李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5)
[2]太一祖庭 云台揽胜——四川三台云台观[J]. 刘延刚. 中国宗教. 2009(03)
[3]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北川羌族村寨布局与建筑形式演变研究[J]. 唐光孝. 中华文化论坛. 2008(02)
[4]江油市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 韩新明.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5)
[5]民俗旅游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浅析[J]. 唐艳红,杨傲宇.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1)
[6]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 杨琼,陈建勤. 江苏商论. 2007(11)
[7]梓潼阳戏与文昌崇拜[J]. 高梧,郭桂玲. 四川戏剧. 2007(05)
[8]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区位条件分析——以黑龙江省三江地区为例[J]. 张守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9]浅析农家乐的兴亡与发展[J]. 陈蕾.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4(03)
[10]论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J]. 陶思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硕士论文
[1]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张苗.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郪江古镇保护与利用研究[D]. 孙岩.西南交通大学 2005
[3]重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刘建.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3531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郪江古街
图 4-1 郪江古街 图 4-2 郪江古街二、古老的丧葬文化——郪江崖墓群郪江曾有过另一个名字,叫做千子坟,得名于其四周群山上遍布的成千上万的郪人古墓。郪江崖墓群是郪江古镇最负盛名的文物古迹之一,1991 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侯选名单,被学术界誉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汉晋时期历史艺术的文物瑰宝。2002 年 2 月至 6 月,三台县文化局、三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郪江崖墓群进行了一次详细的野外复查。结果以郪江镇为中心,发现 51 个崖墓群,共 1638座崖墓。1郪江崖墓群主要分布在沿郪江、锦江两岸的沟湾和山麓上。其中以金钟山、泉水坝、紫荆湾墓群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崖墓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郪江崖墓群是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郪江崖墓往往以一个或数个大家族世代聚居而葬,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墓群。墓穴中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甬道、侧室和耳室组成,墓内还
精彩之处在于它的画像,分石刻画像和绘画画像两种,雕刻技巧之娴熟,令人叹为观止。郪江古崖墓画像春宫秘戏图、农夫扶犁、双鹤啄鱼等数百幅画像,以浮雕加彩绘的“春宫秘戏图”为代表。第一幅画是“情说爱的场景,第二幅画是“相邀”,描绘两人彼此“交合”,刻画两位恋人进入灵肉相拥的场面。三幅,表现了青年男女由相亲相爱到相拥的过程,展示出向往和追求。残迹观察,郪江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崖墓都施有彩绘装积地涂绘,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极为罕见,构成了郪点。1郪江崖墓墓内结构科学,建筑雕刻精美,彩绘颜米人”、“推门探望人”、“执板说唱人”、和“守人头面具像”、“猴子吃桃”等浮雕以及房屋建筑的代的社会风情画卷,表现了当时丰富的日常生活和民、艺术、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开发对小族群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个案研究[J]. 王挺之,李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5)
[2]太一祖庭 云台揽胜——四川三台云台观[J]. 刘延刚. 中国宗教. 2009(03)
[3]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北川羌族村寨布局与建筑形式演变研究[J]. 唐光孝. 中华文化论坛. 2008(02)
[4]江油市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 韩新明.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5)
[5]民俗旅游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浅析[J]. 唐艳红,杨傲宇.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1)
[6]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 杨琼,陈建勤. 江苏商论. 2007(11)
[7]梓潼阳戏与文昌崇拜[J]. 高梧,郭桂玲. 四川戏剧. 2007(05)
[8]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区位条件分析——以黑龙江省三江地区为例[J]. 张守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9]浅析农家乐的兴亡与发展[J]. 陈蕾.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4(03)
[10]论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J]. 陶思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硕士论文
[1]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张苗.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郪江古镇保护与利用研究[D]. 孙岩.西南交通大学 2005
[3]重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刘建.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3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9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