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吉林省渤海国中京城市布局及宫殿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6 22:09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分不开的,同时,建筑的外形受自然环境和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当时宗法制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那么,对于有“海东盛国”之称的渤海国宫殿建筑,在其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与同时期的主流文化的来源—唐朝有什么样的关系,自身哪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大?渤海宫殿建筑具体形制究竟应该如何?本文将从渤海历史入手,分析渤海中京宫殿建筑的构成以及渤海建筑和唐文化的关系,并对渤海中京宫殿建筑进行复原推定,共计五章。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及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将研究对象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自然环境进行描述。第三章渤海中京城市布局研究,通过探讨该都城平面布局与组合方式,对同时期唐代都城进行对比,分析出渤海都城的营造制度与理念。第四章宫殿建筑及特点,逐一描述中京宫殿建筑研究,根据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推测,将各...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吉林省渤海国中京城市布局及宫殿建筑研究


渤海国五京

种植水稻,旱田,自然植被,水田


地区自然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平原地区土质疏松,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便于灌溉,盛产水稻,因此遗址四周大部分为种植水稻的水田,北面山坡上还有旱田和果园(图2一2)。图2一2西古城鸟瞰‘

示意图,宫城,示意图,渤海人


吉林省咖海国中像城官双建筑遗址研究南徙东京”,至大华屿“复还上京(公元794年)”,则八连城的为都时间不足10年。渤海人在经历了大钦茂时期的几次徙都以后,自大华玛始、直至渤海灭亡,长期定都于上京龙泉府,上京由此成为渤海人都城理念的完整体现。此前,渤海人曾以中京(西古城)、东京(八连城)为都,其时都城的规模仅相当于渤海上京龙泉府的皇城、宫城。对照比较西古城城址内城、渤海上京龙泉府宫城的建筑格局,如果排除城墙轮廓因素,西古城城址内城宫殿区域与渤海上京龙泉府宫城三一五号宫殿区域的建筑布局如出一辙。(图3一2、3一3,图3一2中蓝色区域为宫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国的五京制度与都城[J]. 宋玉彬,曲轶莉.  东北史地. 2008(06)
[2]黑龙江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4号宫殿遗址的发掘[J]. 刘晓东,赵虹光,李陈奇.  考古. 2005(09)
[3]黑龙江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宫城第三宫殿遗址的发掘[J]. 赵哲夫,李陈奇,赵虹光.  考古. 2003(02)
[4]渤海中小城址的初步考察[J]. 赵永军.  北方文物. 2000(03)
[5]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刘庆柱.  考古. 2000(07)
[6]日本古代都城形制渊源考察──兼谈唐渤海国都城形制渊源[J]. 刘晓东.  北方文物. 1999(04)
[7]渤海上京龙泉府宫殿建筑复原[J]. 张铁宁.  文物. 1994(06)
[8]唐—北宋木结构建筑“平面尺寸”之分析[J]. 王春波.  文物季刊. 1993(01)
[9]渤海上京城主体格局的演变——兼谈主要宫殿建筑的年代[J]. 刘晓东,魏存成.  北方文物. 1991(01)
[10]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 傅熹年.  文物. 1973(07)



本文编号:3036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36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