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
发布时间:2021-03-30 12:48
山西面塑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分布之广,种类繁多,样式各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千百年来在三晋大地绽放光芒。山西面塑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制作工具简单,环境简陋,然而其浑厚夸张的造型昭示着它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了百姓生活、信仰、文化的载体。2006年山西民间面塑入选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就需要我们去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本文是以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为论题,从山西面塑的分布、分类、造型特征和文化特征切入,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多角度交叉分析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山西民间面塑的艺术特征。这部分内容主要从面塑的技艺特征和造型特征两方面展开了分析。2.山西民间面塑的民俗文化特征。面塑的存在与发展是不能脱离开民俗这一事象,同时它也是民俗文化中的个体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一部分内容对面塑的民俗文化特征展开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研究。3.山西民间面塑中的女性传承贡献。民间面塑多为妇女制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主要由劳动妇女通过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法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并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与目的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西民间面塑的艺术特征
2.1 民间面塑的历史
2.2 山西周边地区民间面塑的概况
2.3 山西民间面塑的分布、类型
2.3.1 分布
2.3.2 类型
2.4 山西民间面塑的技艺特征
2.4.1 山西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2.4.2 揉、搓、擀、压、剪、切、捏是面塑制作工艺的特征之一
2.4.3 点、线、面是构成面塑的基本要素
2.4.4 分解与组合是形成面塑的关键环节
2.5 山西民间面塑的造型特征
2.5.1 立体性
2.5.2 随意性
2.5.3 象征性
2.5.4 抽象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民间面塑的民俗文化特征
3.1 民俗活动中的面塑
3.1.1 岁时节日中的面塑
3.1.2 人生礼仪中的面塑
3.2 山西民间面塑的民俗文化特征
3.2.1 信仰崇拜
3.2.2 “成教化,助人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间面塑中的女性传承贡献
4.1 女性传承贡献的方法
4.1.1 物传、心授
4.1.2 言传、身教
4.2 女性传承贡献的特征
4.2.1 传播性
4.2.2 交融性
4.2.3 创新性
4.3 女性传承面临的问题及传承人保护
4.3.1 女性传承面临的问题
4.3.2 传承人的保护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 祁庆富. 西北民族研究. 2006(03)
[2]面条的年龄——兼说中国史前时代的面食[J]. 王仁湘. 中国文化遗产. 2006(01)
[3]山西面食文化与面塑艺术[J]. 张明生. 今日山西. 2004(07)
[4]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应用[J]. 妮玛娜姆.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5]菏泽面塑村调查报告[J]. 乔方辉. 民俗研究. 2003(02)
[6]生殖崇拜观念在国人民俗文化中的影响[J]. 张慨.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3)
[7]民间面塑艺术的源流与技艺特征[J]. 唐家路.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1999(02)
[8]民间面塑的文化内涵——河南沈丘顾家馍个案分析[J]. 高珊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本文编号:3109534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与目的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西民间面塑的艺术特征
2.1 民间面塑的历史
2.2 山西周边地区民间面塑的概况
2.3 山西民间面塑的分布、类型
2.3.1 分布
2.3.2 类型
2.4 山西民间面塑的技艺特征
2.4.1 山西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2.4.2 揉、搓、擀、压、剪、切、捏是面塑制作工艺的特征之一
2.4.3 点、线、面是构成面塑的基本要素
2.4.4 分解与组合是形成面塑的关键环节
2.5 山西民间面塑的造型特征
2.5.1 立体性
2.5.2 随意性
2.5.3 象征性
2.5.4 抽象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民间面塑的民俗文化特征
3.1 民俗活动中的面塑
3.1.1 岁时节日中的面塑
3.1.2 人生礼仪中的面塑
3.2 山西民间面塑的民俗文化特征
3.2.1 信仰崇拜
3.2.2 “成教化,助人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间面塑中的女性传承贡献
4.1 女性传承贡献的方法
4.1.1 物传、心授
4.1.2 言传、身教
4.2 女性传承贡献的特征
4.2.1 传播性
4.2.2 交融性
4.2.3 创新性
4.3 女性传承面临的问题及传承人保护
4.3.1 女性传承面临的问题
4.3.2 传承人的保护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 祁庆富. 西北民族研究. 2006(03)
[2]面条的年龄——兼说中国史前时代的面食[J]. 王仁湘. 中国文化遗产. 2006(01)
[3]山西面食文化与面塑艺术[J]. 张明生. 今日山西. 2004(07)
[4]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应用[J]. 妮玛娜姆.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5]菏泽面塑村调查报告[J]. 乔方辉. 民俗研究. 2003(02)
[6]生殖崇拜观念在国人民俗文化中的影响[J]. 张慨.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3)
[7]民间面塑艺术的源流与技艺特征[J]. 唐家路.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1999(02)
[8]民间面塑的文化内涵——河南沈丘顾家馍个案分析[J]. 高珊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本文编号:3109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0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