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社会责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00:52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主要指那些以自家房屋为经营场所,以家庭为经营主体,向游客提供食宿等服务,满足游客对当地文化体验的需求,能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旅游接待设施,它属于经济型酒店的一种,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它具有成本低、价格低、规模小、经营灵活和民族文化内涵深厚的特点。本文对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的社会责任缺失进行实证分析调查,对民居客栈经营者自身、员工、入住客栈的旅游者、周围社区居民进行问卷,并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访谈,获得比较全面的原始资料,多角度地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根据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的地方性,结合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经营民居客栈业的特殊性,寻求建立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社会责任的途径,包括构建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自律体系,以保证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古城社区做出贡献。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国内外对民居客栈发展状况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有待深入的问题,为本文选题找到依据。根据选题突破点,确定本题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过程和调查过程。第二部分用实证的方法,对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的现...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社会责任实证研究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来源调查

员工工作,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经营者社会责任缺失调查研究了调查(见表3.8)。表3.8民居客栈员工工作日调查Tab.3.8TheemPloyees’dailyworkreseareh员员工工作日日数量(人)))比例(%)))3330天工作日日500052222226天工作日日355536662222天工作日日999999其其他他333333

成比例


图3.10员工收入与付出是否成比例Fig.3.10TheworkandwagesofemPloyeesreseareh通过对员工收入与付出是否成比例的问卷看,64%的员工认为自己长时间的工作和强体力劳动,在包吃包住,没有任何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福利制度的情况下,每月拿到300一400元的工资是不成比例的。员工与经营者没有签订任何的劳动合同,员工没有任何保障和约束,来去自由,加之收入与付出比例失衡,缺乏必要的内驱力,员工工作散漫,员工的高流动性突出,“跳槽”现象普遍。对员工的工作日、工作时间和收入的调查和分析可看出,经营者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减少雇用员工,延长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加剧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员工从早到晚没有节假日,因此流动率很高,这样员工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和约束,服务质量较差,给民居客栈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根源、对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的解读[J]. 李碧珍.  企业经济. 2006(06)
[2]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J]. 刘静艳.  旅游学刊. 2006(05)
[3]消除家庭旅馆火灾隐患初探[J]. 韩智.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S1)
[4]论农村家庭旅馆的开发与经营[J]. 毛勇,史丽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5(05)
[5]浅谈少数民族家庭旅馆发展[J]. 张杰.  商业经济. 2005(10)
[6]浅议民族旅游开发中民俗家庭旅馆的建设[J]. 代俐.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7]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柴彦威.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2)
[8]龙脊梯田景区家庭旅馆发展对策研究[J]. 梁钟荣.  零陵学院学报. 2005(03)
[9]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J]. 柴彦威,王茂军.  地理学报. 2004(S1)
[10]论西部民族地区家庭旅馆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 王晓辉.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硕士论文
[1]丽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二元化”现象初步研究[D]. 杨春和.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我国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 张歆宇.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九华山风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证研究[D]. 姚国荣.安徽师范大学 2005
[4]旅行社社会责任及其利益相关者分析[D]. 于丽丽.东北财经大学 2005
[5]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旅馆的发展研究[D]. 林轶.广西大学 2004
[6]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 黄昆.武汉大学 2004
[7]候鸟客栈的创业构想[D]. 秦淼.吉林大学 2004
[8]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思考[D]. 武艳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17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17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