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生态旅游的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1-04-11 21:13
  生态旅游是基于对大自然的尊重、关爱和敬畏,双方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友好的关系。她并不是简单地走出一种文明去品味另一种文明,也并非是游山玩水象征性地贴个时髦的标签,她是与环保紧密地结合,使人们在欣赏自然、感觉自然的同时,也能保护自然。生态旅游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给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对风光及野生动物尽情考察和享乐。她主张“无为”、“倾听”和尊重自然。当然旅游者也应当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同时,旅游者也应学会把自然当做有个性的独立的生命。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内涵着手,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发展生态旅游的利与弊,并在生态伦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些相应的举措以便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生态旅游: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
    2.1 时代背景
        2.1.1 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2.1.2 生态文化的历史性呼唤
        2.1.3 人类环境伦理的觉醒
        2.1.4 人类的生态需要
    2.2 理论基础
    2.3 生态旅游的内涵
        2.3.1 生态旅游是直接感受自然
        2.3.2 生态旅游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摆脱
        2.3.3 生态旅游体现了人们的反思性
    2.4 生态旅游的特点
        2.4.1 自然性
        2.4.2 参与性及互动性
        2.4.3 反思性
3. 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探析
    3.1 内因
        3.1.1 生态旅游的自然属性
        3.1.2 人的主体性回归
        3.1.3 “人地观”的作用
        3.1.4 人类的心理状态
    3.2 外因
4. 发展生态旅游的利与弊
    4.1 生态旅游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4.1.1 生态旅游可促进经济的增长
        4.1.2 生态旅游可提高环境意识
        4.1.3 生态旅游可促进文化交流
    4.2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4.2.1 生态旅游对社会、经济及文化的负面影响
        4.2.2 难以做到真正的“生态旅游”
        4.2.3 人们依然欠缺反思性
5. 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些措施
    5.1 培养生态良知及生态道德良心
    5.2 应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5.3 遵守生态旅游的伦理原则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辨析生态旅游内涵[J]. 刘辛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2]关于生态旅游的哲学思考[J]. 赵建春.  中州大学学报. 2006(01)
[3]关于生态旅游的责任性理论之思考[J]. 麻红晓,甘联君.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05)
[4]生态旅游发展及其应用[J]. 张余纯.  现代农业科技. 2005(10)
[5]关于深层生态旅游的思考[J]. 孙根年,张春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03)
[6]论生态旅游——绿色休闲时尚的发展[J]. 徐立新.  商业研究. 2005(13)
[7]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点探讨[J]. 康汉起.  山东林业科技. 2005(03)
[8]关于生态旅游内涵的思考[J]. 孙琦.  林业经济问题. 2005(03)
[9]生态旅游促进人与自然和谐[J]. 王会欣.  中国林业. 2005(09)
[10]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石[J]. 程占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131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31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