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3:04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WTO的加入,国外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开始进驻我国,我国旅游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如何增强自身乃至整个旅游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形势下赢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来研究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问题的。面对新形势,我国旅游景区应该“竞争”,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竞合”,实现“共赢”,这是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于单一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研究,一体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充分阐述一体化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一体化理论应用于旅游景区经营研究领域,提出了旅游景区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以及混合一体化概念,并构建了实现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四种主要模式:景区内部兴建、景区外部兼并、景区企业集团和景区战略联盟。为了进一步将旅游景区一体化理论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实践相结合,本文又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概况、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突破传统景区发展思维,实现一...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一体化理论研究
1.2.2 关于一体化理论的具体运用研究
1.2.3 关于一体化理论在旅游景区的运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
第二章 一体化理论概述
2.1 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1 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2 横向与混合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2 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
2.2.1 纵向一体化概念与类型
2.2.2 横向一体化的概念
2.2.3 混合一体化的概念
2.2.4 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旅游景区一体化理论概述
3.1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
3.1.1 旅游景区的概念与类型
3.1.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
3.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模式
3.2.1 景区内部新建
3.2.2 景区外部兼并
3.2.3 景区企业集团
3.2.4 景区战略联盟
第四章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的战略意义
4.1 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概况
4.2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4.2.1 宏观管理体制混乱,政企不分、多头管理
4.2.2 微观经营机制落后,经营管理方式单一
4.2.3 财政拨款十分有限,景区融资渠道狭窄
4.2.4 景区建设严重雷同,恶性竞争十分激烈
4.2.5 景区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普遍存在
4.3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4.3.1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战略地位
4.3.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对策分析及实证研究
5.1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对策分析
5.1.1 突破传统景区发展思维,实现一体化经营理念创新
5.1.2 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合理发挥旅游行政部门作用
5.1.3 认清景区主体性质,确保一体化顺利运行
5.1.4 实行总体控制、有序经营,平衡一体化各主体利益
5.1.5 挖掘筛选、多角开发,不断整合各类资源
5.1.6 综合分析一体化环境,适度发展一体化规模
5.1.7 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
5.1.8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推动一体化持续发展
5.1.9 慎重实施混合一体化,相关适度多元化为宜
5.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5.2.1 纵向一体化实证研究——首旅、中旅集团
5.2.2 横向一体化实证研究——湖南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
5.2.3 混合一体化实证研究——杭州乐园
第六章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发展远景
6.1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远景展望
6.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风险预测
6.2.1 道德风险
6.2.2 合作风险
6.2.3 经营风险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旅游景区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管理体制[J]. 李洪波,吴建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
[2]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 史文斌,张金隆.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6)
[3]安阳旅游景区管理探析[J]. 武燕玲. 安阳大学学报. 2004(04)
[4]基于SCP框架的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研究[J]. 吴丽霞,赵现红. 旅游科学. 2004(03)
[5]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可实现模式初探[J]. 申思.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6]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决策过程[J]. 顾乃康. 现代管理科学. 2004(07)
[7]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J]. 徐洋,甘巧林,秦艳培.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03)
[8]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从首旅集团重组说起[J]. 白金荣. 前线. 2004(06)
[9]对旅游企业扩张现象的研究[J]. 叶欣梁,许浩峰,孙瑞红. 社会科学家. 2004(03)
[10]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J]. 刘肖梅. 经济师. 2004(04)
博士论文
[1]企业边界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卫国.重庆大学 2003
[2]内部化理论及其思想渊源的研究[D]. 黄绍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3]企业关系交易行为与纵向关系决策研究[D]. 易卫平.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贵州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杨曦东.浙江大学 2004
[2]集团化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研究[D]. 聂志坚.天津大学 2004
[3]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肖华龙.中南大学 2004
[4]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 吴耀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中国饭店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与构建研究[D]. 吴绪永.青岛大学 2003
[6]基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 顾向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7]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D]. 刘远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8]论企业理论——边界与一体化[D]. 涂洪武.福州大学 2003
[9]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成志.浙江大学 2002
[10]企业兼并及兼并后的整合[D]. 陈鸣.上海海运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193840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一体化理论研究
1.2.2 关于一体化理论的具体运用研究
1.2.3 关于一体化理论在旅游景区的运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
第二章 一体化理论概述
2.1 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1 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2 横向与混合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2 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
2.2.1 纵向一体化概念与类型
2.2.2 横向一体化的概念
2.2.3 混合一体化的概念
2.2.4 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旅游景区一体化理论概述
3.1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
3.1.1 旅游景区的概念与类型
3.1.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
3.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模式
3.2.1 景区内部新建
3.2.2 景区外部兼并
3.2.3 景区企业集团
3.2.4 景区战略联盟
第四章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的战略意义
4.1 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概况
4.2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4.2.1 宏观管理体制混乱,政企不分、多头管理
4.2.2 微观经营机制落后,经营管理方式单一
4.2.3 财政拨款十分有限,景区融资渠道狭窄
4.2.4 景区建设严重雷同,恶性竞争十分激烈
4.2.5 景区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普遍存在
4.3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4.3.1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战略地位
4.3.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对策分析及实证研究
5.1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对策分析
5.1.1 突破传统景区发展思维,实现一体化经营理念创新
5.1.2 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合理发挥旅游行政部门作用
5.1.3 认清景区主体性质,确保一体化顺利运行
5.1.4 实行总体控制、有序经营,平衡一体化各主体利益
5.1.5 挖掘筛选、多角开发,不断整合各类资源
5.1.6 综合分析一体化环境,适度发展一体化规模
5.1.7 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
5.1.8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推动一体化持续发展
5.1.9 慎重实施混合一体化,相关适度多元化为宜
5.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5.2.1 纵向一体化实证研究——首旅、中旅集团
5.2.2 横向一体化实证研究——湖南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
5.2.3 混合一体化实证研究——杭州乐园
第六章 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发展远景
6.1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远景展望
6.2 旅游景区一体化的风险预测
6.2.1 道德风险
6.2.2 合作风险
6.2.3 经营风险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旅游景区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管理体制[J]. 李洪波,吴建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
[2]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 史文斌,张金隆.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6)
[3]安阳旅游景区管理探析[J]. 武燕玲. 安阳大学学报. 2004(04)
[4]基于SCP框架的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研究[J]. 吴丽霞,赵现红. 旅游科学. 2004(03)
[5]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可实现模式初探[J]. 申思.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6]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决策过程[J]. 顾乃康. 现代管理科学. 2004(07)
[7]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J]. 徐洋,甘巧林,秦艳培.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03)
[8]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从首旅集团重组说起[J]. 白金荣. 前线. 2004(06)
[9]对旅游企业扩张现象的研究[J]. 叶欣梁,许浩峰,孙瑞红. 社会科学家. 2004(03)
[10]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J]. 刘肖梅. 经济师. 2004(04)
博士论文
[1]企业边界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卫国.重庆大学 2003
[2]内部化理论及其思想渊源的研究[D]. 黄绍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3]企业关系交易行为与纵向关系决策研究[D]. 易卫平.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贵州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杨曦东.浙江大学 2004
[2]集团化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研究[D]. 聂志坚.天津大学 2004
[3]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肖华龙.中南大学 2004
[4]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 吴耀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中国饭店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与构建研究[D]. 吴绪永.青岛大学 2003
[6]基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 顾向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7]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D]. 刘远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8]论企业理论——边界与一体化[D]. 涂洪武.福州大学 2003
[9]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成志.浙江大学 2002
[10]企业兼并及兼并后的整合[D]. 陈鸣.上海海运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193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9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