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下民族旅游社区景观商品化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傣楼景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9 10:45
  文章将民族社区景观区分为景观文化资源和景观土地资源,拓展了旅游文化商品化讨论边界。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3个典型傣寨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法追踪傣楼景观商品化过程,运用观察、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过程-事件"分析,以提炼社会机制解释。研究显示:近郊傣楼景观面临两个相互抑制的商品化市场,其一为景观文化商品化的旅游市场,其二为景观土地商品化的旅游替代市场;傣楼景观进入哪一个市场主要由比较利益决定。主要结论:(1)旅游商品化研究应跳出旅游市场的局限,采用更为整体性的分析视角,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及博弈过程;(2)旅游与其替代市场之间的比较利益逆差引起的原住民相对剥夺感是当下旅游地近郊民族社区景观失真的重要推力;(3)民族旅游地原住民的利益诉求已从绝对剥夺产生的"底线型"利益转向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增长型"利益;(4)地方政府前瞻性的制度设置是旅游地近郊民族社区景观本真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15,3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城镇化进程下民族旅游社区景观商品化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傣楼景观为例


城镇化进程下民族社区景观商品化分析框架

案例,位图,本真性


如何商品化、是否发展本真性等问题而展开的互动协商过程及其机制。4.2案例傣寨典型性按照类型穷尽原则和差异复制原则,从景洪近郊涉及傣楼景观商品化的傣寨中选出3个景观本真性发展状态具有典型性的傣寨作为案例,其中曼景兰是失真的典型,曼景法是本真性发展的典型,曼龙匡则是混合类型。案例傣寨的相似性以及可比性如表1所示:(1)都是交通可达性好的近郊傣寨,紧挨或位于州级旅游开发区内,是观察旅游与城镇化发展双重影响的绝佳案例。(2)具有相似的人口社会、地理背景。(3)在傣语傣文、素宽礼节、过赕制图2案例地区位图Fig.2Thelocationsketchmapofcases表1案例傣寨概况一览表②Tab.1ListofoverallsummaryforDaiVillagecases内容Content傣族占比(%)TheDaiproportion(%)户数(户)/人口数(人)Households/populations性别比(男/女)Sexratio(male/female)距市中心距离(km)Distancefromthecitycentre(km)地理位置Geographicalposition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area深层文化状态Deepstateculture傣楼景观现状Dai-houselandscapepresentsituation曼景兰Manjinglan97.8202/9600.9/1.01.1km<5.0km景洪坝澜沧江南岸曼景兰居委会保持传统本真性摧毁的典型曼景法Manjingfa98.040/2051.0/1.04.8km<5.0km景洪坝澜沧江南岸曼弄枫村委会保持传统本真性发展的典型曼龙匡Manlongkuang99.2127/5891.0/1.03.1km<5.0km景洪坝澜沧江南岸曼景兰居委会保持传统居于前两者之间①需特别说明,这里的“失真”仅用于描述作为客体的傣族民居(傣楼)的存在状态,并没有对傣民的道德谴责意味。②如无特别说明,本研究中数据均是田野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54

社会机制,景观,西双版纳,路径


陈丽坤|城镇化进程下民族旅游社区景观商品化研究第30卷2015年第11期众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主要遵循文化情感逻辑,不再赘述。基于此,提炼出近郊傣寨傣楼景观商品化的社会机制解释(图3)。(1)理论上近郊傣民面临三种选择:其一,“种粮菜”,发展自在的农耕傣寨景观;其二,“种傣楼”,进入旅游市场,傣楼走上景观文化商品化道路;其三,“种高楼”,进入出租房市场,傣楼走上景观土地商品化道路。从第一条道路走向第二、第三条道路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纵向选择。而在第二、第三条道路之间进行的选择则是同时代不同发展模式的横向选择。从旅游市场中“主-客”互动的传统分析框架出发,会聚焦于从第一条道路走向第二条道路的纵向选择问题上,如图3虚框内容所示。随着旅游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近郊傣寨田地渐失,为了获得新的生活保障来源,“进不进入市潮渐成虚假命题,真正的问题是“进入哪一个市潮的横向选择。因此,当前版纳近郊傣楼景观商品化的现实路径有二:进入旅游市场,傣楼景观文化商品化、发展本真性,如图3实线部分所示;进入旅游的替代市场(出租房市场),傣楼景观土地商品化、摧毁本真性,如图3点划线箭头部分所示。(2)进入哪一个市场的横向比较涉及比较利益。由于旅游发展时间和区位条件不尽相同,三傣寨傣楼景观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比较利益不同,使得三傣寨傣民做出了不同的景观商品化选择,导致三傣寨傣楼景观当前呈现出不同状态。当傣楼景观在旅游市场的比较利益较高时,傣民就倾向于“种傣楼”,发展傣楼景观本真性,如曼景法;当傣楼景观在旅游替代市场的比较利益更高时,傣民就倾向于“种出租房”,摧毁傣楼景观本真性,如曼景兰;当傣楼景观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比较利益模糊不清时,傣民选择分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J]. 吴炆佳,钱俊希,朱竑.  旅游学刊. 2015(05)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古镇旅游商业化用地空间格局演化——以同里为例[J]. 黄睿,曹芳东,黄震方.  人文地理. 2014(06)
[3]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J]. 保继刚,林敏慧.  地理学报. 2014(02)
[4]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J]. 王鹏飞.  地理学报. 2013(12)
[5]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J]. 保继刚,左冰.  旅游学刊. 2012(07)
[6]离析现代化与旅游对民族社区的文化影响——西双版纳三个傣寨的比较研究[J]. 陈丽坤.  旅游学刊. 2011(11)
[7]旅游对傣族物质文化变迁及其资本化的影响——以傣楼景观为例[J]. 孙九霞,张倩.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8]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J]. 蔡禾.  开放时代. 2010(09)
[9]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J]. 赵红梅.  旅游学刊. 2010(07)
[10]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民族节日传承与发展——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 光映炯,张晓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273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73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