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21-10-22 10:02
本文以滨海城市厦门为例,结合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对厦门海滨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进行了探讨。 海滨生态旅游是实施海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海滨生态旅游地有着与内陆生态旅游地明显不同的景观特征。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海洋科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伦理学等理论指导旅游开发实践,并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本文强调合理、科学地评估海滨生态旅游资源是海滨生态旅游开发的关键。为此,在传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实际,建立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Th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厦门海滨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从而为科学评价海滨生态旅游资源价值,预测其开发利用前景,确定其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符合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及相关的对策措施。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海滨生态旅游研究概述
1.1 海滨旅游发展概况
1.1.1 国外海滨旅游业的发展
1.1.2 国内海滨旅游业的发展
1.2 海滨生态旅游的研究
1.2.1 海滨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1.2.2 海滨生态旅游的涵义
1.2.3 海滨生态旅游的特点
第二章 海滨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探讨
2.1 海滨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概述
2.2 海洋科学理论
2.2.1 海洋科学理论对海滨生态旅游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2.2 海洋科学在海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2.3 旅游系统理论与生态旅游系统模型
2.3.1 旅游系统理论
2.3.2 生态旅游系统模型
2.4 环境伦理学
2.4.1 海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内涵
2.4.2 环境伦理建设对海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5 景观生态学理论
2.5.1 景观生态学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章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探索
3.1 厦门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旅游环境的SWOT分析
3.1.1 优势(Strengths)
3.1.2 劣势(Weaknesses)
3.1.3 机会(Opportunities)
3.1.4 威胁(Threats)
3.2 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
3.2.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3.2.2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3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开发
3.3.1 开发原则
3.3.2 海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第四章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4.1 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4.2 优化环境,提升形象
4.3 加强宣传教育
4.4 坚持产品创新,实施项目促旅
4.5 调整产业结构效益,实现多元化发展
4.6 区域协作,联合发展战略
4.7 提高科技含量,挖掘文化内涵,构筑人才高地
4.8 实行体制改革,重视模式创新
4.9 实行跳跃式前进,坚持可持续发展
4.10 建立健全海滨环境保护法规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J]. 程道品,阳柏苏. 怀化学院学报. 2004(02)
[2]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 袁书琪. 生态学杂志. 2004(02)
[3]城市生态旅游初探——以上海为例的个案分析[J]. 杨俐. 社会科学家. 2004(02)
[4]福建滨海地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刍议[J]. 黄义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5]福建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J]. 林水富. 林业经济问题. 2004(01)
[6]生态城市呼唤生态绿化——厦门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思考[J]. 柳燕. 防护林科技. 2004(01)
[7]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省建设[J]. 张健华. 林业经济问题. 2003(04)
[8]深圳的海滨旅游开发与形象建构[J]. 李蕾蕾. 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3(05)
[9]青岛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 徐勤飞.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0]城市郊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吴国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本文编号:3450875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海滨生态旅游研究概述
1.1 海滨旅游发展概况
1.1.1 国外海滨旅游业的发展
1.1.2 国内海滨旅游业的发展
1.2 海滨生态旅游的研究
1.2.1 海滨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1.2.2 海滨生态旅游的涵义
1.2.3 海滨生态旅游的特点
第二章 海滨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探讨
2.1 海滨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概述
2.2 海洋科学理论
2.2.1 海洋科学理论对海滨生态旅游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2.2 海洋科学在海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2.3 旅游系统理论与生态旅游系统模型
2.3.1 旅游系统理论
2.3.2 生态旅游系统模型
2.4 环境伦理学
2.4.1 海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内涵
2.4.2 环境伦理建设对海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5 景观生态学理论
2.5.1 景观生态学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章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探索
3.1 厦门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旅游环境的SWOT分析
3.1.1 优势(Strengths)
3.1.2 劣势(Weaknesses)
3.1.3 机会(Opportunities)
3.1.4 威胁(Threats)
3.2 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
3.2.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3.2.2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3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开发
3.3.1 开发原则
3.3.2 海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第四章 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4.1 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4.2 优化环境,提升形象
4.3 加强宣传教育
4.4 坚持产品创新,实施项目促旅
4.5 调整产业结构效益,实现多元化发展
4.6 区域协作,联合发展战略
4.7 提高科技含量,挖掘文化内涵,构筑人才高地
4.8 实行体制改革,重视模式创新
4.9 实行跳跃式前进,坚持可持续发展
4.10 建立健全海滨环境保护法规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J]. 程道品,阳柏苏. 怀化学院学报. 2004(02)
[2]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 袁书琪. 生态学杂志. 2004(02)
[3]城市生态旅游初探——以上海为例的个案分析[J]. 杨俐. 社会科学家. 2004(02)
[4]福建滨海地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刍议[J]. 黄义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5]福建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J]. 林水富. 林业经济问题. 2004(01)
[6]生态城市呼唤生态绿化——厦门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思考[J]. 柳燕. 防护林科技. 2004(01)
[7]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省建设[J]. 张健华. 林业经济问题. 2003(04)
[8]深圳的海滨旅游开发与形象建构[J]. 李蕾蕾. 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3(05)
[9]青岛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 徐勤飞.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0]城市郊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吴国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本文编号:345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5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