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朝屏风及屏风式壁画的艺术设计
发布时间:2021-12-22 21:55
屏风,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周时出现到北朝,由于时代的变迁、民族间的融合、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建筑空间的改变等原因,屏风开始多样化,设计也趋于合理。装饰上融中西文化于一体。屏风实现了从最初的象征功能向挡风、隔断等实用功能的转变,逐渐成为室内布局的中心。北朝屏风画的流行直接导致了屏风式壁画的兴起,在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上体现了与屏风的密切关系。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运用美术考古的方法,利用考古发掘资料,结合各种史料,对北朝的屏风及屏风式壁画的形制、功能及装饰进行分析,揭示他们的时代特点。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南洛阳朱村—墓主人夫妇宴饮图
出土的画像石和墓室壁画中可以看出,这者三扇,长的一扇立于床榻背后,另一边折长方形,与床榻以榫卯相结合,材料坚实,之际,围屏床榻已是室内家具的重要组成随时取用。山东安丘汉墓画像石中的床屏便坐在床上的人随时取用。的种类和装饰和折屏三种。底座上,屏
一般由两扇到三扇屏板组成。要长,与床榻结合的的折屏至少在榫卯相接,早期以独坐榻为主,后能,同时还兼具坐卧功能。可折叠为死者生前使用品,正面屏风分为度也为 1 米,正屏与侧平之间用折 米。该折叠屏风为三扇拼合,左右位置有序,为研究折叠屏风的发展界标6。折屏在河南洛阳朱村东汉有发现。河南洛阳朱村壁画墓中的榻上,上面设有帐幔。河南密县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齐徐显秀墓发掘记[J]. 常一民. 文物世界. 2006(04)
[2]甘肃天水石棺床年代考[J]. 宋莉. 西北美术. 2006(01)
[3]浅析屏风与空间[J]. 华勇. 艺术教育. 2006(03)
[4]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研究[J]. 张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屏风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脉络[J]. 邓过皇,柴文刚,穆亚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09)
[6]北朝墓壁画渊源探讨[J]. 韩小囡. 东岳论丛. 2005(04)
[7]中国祆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J]. 姜伯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8]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J].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Shangdong The Linqu Museum. 文物. 2002 (04)
[9]青州傅家北齐线刻画像补遗[J]. 夏名采. 文物. 2001(05)
[10]隋及唐初并州的萨保府与粟特聚落[J]. 荣新江. 文物. 2001(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屏风设计艺术源流[D]. 王果.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7165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南洛阳朱村—墓主人夫妇宴饮图
出土的画像石和墓室壁画中可以看出,这者三扇,长的一扇立于床榻背后,另一边折长方形,与床榻以榫卯相结合,材料坚实,之际,围屏床榻已是室内家具的重要组成随时取用。山东安丘汉墓画像石中的床屏便坐在床上的人随时取用。的种类和装饰和折屏三种。底座上,屏
一般由两扇到三扇屏板组成。要长,与床榻结合的的折屏至少在榫卯相接,早期以独坐榻为主,后能,同时还兼具坐卧功能。可折叠为死者生前使用品,正面屏风分为度也为 1 米,正屏与侧平之间用折 米。该折叠屏风为三扇拼合,左右位置有序,为研究折叠屏风的发展界标6。折屏在河南洛阳朱村东汉有发现。河南洛阳朱村壁画墓中的榻上,上面设有帐幔。河南密县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齐徐显秀墓发掘记[J]. 常一民. 文物世界. 2006(04)
[2]甘肃天水石棺床年代考[J]. 宋莉. 西北美术. 2006(01)
[3]浅析屏风与空间[J]. 华勇. 艺术教育. 2006(03)
[4]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研究[J]. 张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屏风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脉络[J]. 邓过皇,柴文刚,穆亚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09)
[6]北朝墓壁画渊源探讨[J]. 韩小囡. 东岳论丛. 2005(04)
[7]中国祆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J]. 姜伯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8]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J].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Shangdong The Linqu Museum. 文物. 2002 (04)
[9]青州傅家北齐线刻画像补遗[J]. 夏名采. 文物. 2001(05)
[10]隋及唐初并州的萨保府与粟特聚落[J]. 荣新江. 文物. 2001(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屏风设计艺术源流[D]. 王果.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7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4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