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节事的文化解释及社区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0:47
  旅游活动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旅游节事是旅游地社区重要的旅游活动,是对旅游地文化集中的符号化展示。以符号学的视角看待旅游,可以让研究者以不同的视角看待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它是对旅游节事进行文化解释、分析节事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旅游节事源于传统节日。节日具有与宗教类似的神圣性和仪式性,是对日常生活的文化升华。节日决定着现代旅游节事的内容、形式和得以存在的精神基础。旅游节事的举办时间相对灵活,它具有娱乐性、表演性和大众化的特征;它展示地域文化,兼顾社区居民和游客的文化诉求;它具有盈利性,是一种旅游产品;它具有开放性,力求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它内容不断更新,以满足游客的需要。节事活动伴随着文化符号的创造,这却对传统节日的精神造成了冲击。旅游节事成为一种表演符号,成为一种“实景”表演,符号成为主客互动的媒体。旅游节事的形式和内容在社区实现调适和演绎,这又影响着旅游地社区居民的一举一动。调适后的文化形态和社区原有的生活方式互动,并不断循环演绎,使旅游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景观和新的社区生活方式。旅游节事也实现了符号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整合。洛带古镇火龙节个案研究表明,旅游节事的成功举办能极大地促进旅...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重点
        1.2.3 节事文化研究
        1.2.4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论
        1.3.1 定性和定量方法
        1.3.2 方法导向批判
        1.3.3 作为隐喻的方法论
        1.3.4 学科互涉与旅游研究
2 旅游节事文化解释理论研究
    2.1 旅游节事基本理论
        2.1.1 节事的流源
        2.1.2 节事的基本范畴
        2.1.3 旅游节事的特征
    2.2 旅游节事的真实性
        2.2.1 作为符号化过程的旅游
        2.2.2 符号化旅游与真实性
        2.2.3 旅游节事符号的真实性
    2.3 旅游节事符号的社区互动
        2.3.1 符号互动与社会行动
        2.3.2 旅游节事与社区生活方式
    2.4 旅游节事文化解释方法
        2.4.1 作为文本的节事
        2.4.2 节事文化影响的符号分析方法
3 旅游节事的社区文化影响——洛带古镇火龙节个案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路线
        3.1.2 数据收集
        3.1.3 数据分析
    3.2 数据分析结果
    3.3 文本分析
    3.4 小结
4 节事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研究
    4.1 文化保护与节事旅游开发初探
        4.1.1 符号互动与文化创造
        4.1.2 前台、帷幕、后台理论
        4.1.3 文化资源与社会再生产
    4.2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
        4.2.1 组织行为管理
        4.2.2 战略营销管理
        4.2.3 赞助管理
        4.2.4 风险管理
        4.2.5 物流管理
    4.3 节事旅游与社会文化精神整合
        4.3.1 节事旅游的社会功能初探
        4.3.2 节事旅游——一种新的社会疗法
        4.3.3 节事旅游开发对策初探
5 结语
    5.1 结论
    5.2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洛带镇火龙节社区居民感知影响调查问卷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景区事件营销误区透析——以飞机再次穿越天门洞为例[J]. 张晓燕.  旅游学刊. 2006(08)
[2]论节庆活动的游客管理[J]. 吴恒,孙小珂.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3]节事与城市形象设计[J]. 刘源,陈翀.  建筑学报. 2006(07)
[4]伸向西南民族音乐的文化触角——《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一书读后[J]. 胡天虹.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02)
[5]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 杨振之,邹积艺.  旅游学刊. 2006(05)
[6]以“仪式”的眼光和观念——杨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评介(1)[J]. 李延红.  中国音乐学. 2006(02)
[7]’99世博会对昆明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J]. 戴光全,保继刚.  人文地理. 2006(01)
[8]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邹积艺,陈谨.  旅游科学. 2005(06)
[9]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J]. 余青,吴必虎,廉华,童碧沙,殷平.  人文地理. 2005(06)
[10]大型事件活动的特点和场馆的性质转变——昆明世博会和顺德花博会的案例[J]. 戴光全,保继刚.  热带地理. 2005(03)



本文编号:3603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03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