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制度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市场化指数表征制度变迁,利用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与旅游经济面板数据,从时空角度剖析中国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ADF单位根、E-G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显示,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市场化进程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显示,市场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明显,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4.47%和旅游经济增长的4.45%是由市场化改革贡献的,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贡献效应还在加强;制度变迁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效应,但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越发达,区域的市场化变迁程度越强,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度越大。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还远没有完成,改革依然是中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旅游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市场化 经济增长 旅游经济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87)资助~~
【分类号】:F592;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过程也是经济运行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就是制度变迁,其实质也是经济市场化[1],中国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市场化制度变革的结果[2],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投入是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标文;郑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非市场化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12期
2 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3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4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5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6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8 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9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0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三良;;“国进民退”论:数据内外之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永年;李端升;;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张光灿;;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4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5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沈中印;;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政府与政策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吴晓燕;;土地流转制度非均衡·绩效与模式选择——基于理论与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8 卢荣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胡晓鹏;三次产业速度、结构的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迪;刘佳杰;;交易效率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差异[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4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王常雄;;二元农地产权、地方政府过分掠夺与失地农民策略性反应[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姜照华;许莉;赵奥;;经济增长核算的分配理论及方法:对中国的测算[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董直庆;王林辉;李富强;;我国国有资本主导型经济的治理模式:控制权结构、经济制度改革和政府有效委托[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志太;;十、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支农[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洋;;国内遗产旅游研究22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动态[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申作平;耒阳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石建平;中国苹果消费需求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颖;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石长波,黄清;基于DEA模型的旅游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3 叶红;风景名胜区开发管理“雾区”与制度创新[J];财经科学;1999年03期
4 唐留雄;;中国旅游产业转型与旅游产业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6年12期
5 张祥建;郭岚;;政治关联的机理、渠道与策略: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6 钟冲;;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展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文彤;;城市旅游住宅地产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6年09期
8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9 陶伟,岑倩华;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10 谢凝高;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对我国风景区的思考[J];城乡建设;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报记者 赖大臣;[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群刚;制度变迁对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2年
2 唐凌;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沈奇泰松;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玲;中国旅游集团的成长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2 阳宁东;旅游线路产品外部性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敏健;;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3期
2 何承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科技广场;2007年04期
3 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周冰,谭庆刚;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5 吴艾莉;徐建华;;审计委员会制度变迁诱因之谜[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6 卢名辉;;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增长的动力演化[J];统计与决策;2009年18期
7 王知贵;浅析我国所选择的市场主体互动的变迁方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王琼;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2期
9 孙承志,高光勇;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10 黄晓军;试析我国行业协会的制度变迁[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财经大学金广建设管理学院课题组;何佰洲;;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刘永红;;关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的若干建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商协会的制度变迁[A];各省市区水泥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文集[C];2011年
4 马江;章尺木;;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金东;;交通节能制度变迁的分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7 张杰;;旧城土地调控与失效相伴的产权制度反思[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晓苏;张继袖;;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后果研究——以制度变迁为视角[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1期)[C];2008年
9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刘伯恩;;论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制度变迁[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爱先;国有土地配置制度变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王宸;一边是“两荒” 一边是高薪[N];机电商报;2007年
3 本报编委 周健工;全球危机 中国抉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国家发展改革委驻美使馆经济处 供本报专稿;机构预测:中国可能首次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国家[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其仁;小产权,,大机会[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李正图;浙江经验值得推广[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陶一桃;借鉴香港经验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记者 陈子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将激增[N];上海金融报;2010年
9 史波 李炜;民营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5年
10 冯涛;制度变迁的层级推进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选择[N];西安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惠澎;国有资本运营的制度变迁与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杨菁;人力资本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5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武艳杰;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国家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D];暨南大学;2009年
7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8 陈淑云;我国住宅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霖;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马瑞华;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改革绩效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3 杨春媛;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海平;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桂青;农民兼业化及其对家庭经营制度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代琳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7 羌杰;论中国畸高货币化问题[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刘炯;劳动分工与制度变迁:相关关系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玲;行业协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郝睿智;人力资本中的制度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制度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