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6 19:0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然而,现代旅游导致的种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如何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规避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旅游资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区域旅游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旅游业人士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论文选定金昌市域为研究对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下和全国旅游大发展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旅游业已获得了较快发展。金昌市是中国的镍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了充分开发金昌旅游资源,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金昌市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使得各地区能够合理定位,加强区域外部和内部的合作,形成整体形象,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相关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体系、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体系和旅游交通空间结构体系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予以构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金昌市域“一个中心两个翼、五个重点景区”的空间结构,并具体提出进一步提升以金昌城区为中心,着力打造以“中国镍都工业科技旅游、永昌古城休闲度假旅游、骊轩文化探秘旅游、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西路...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拟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2.2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动态
2.2.1 旅游地空间组织形态研究
2.2.2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
2.2.3 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
2.2.4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2.3 述评及展望
3. 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与结构要素
3.1 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
3.1.1 旅游地系统理论
3.1.2 “点—轴系统”理论
3.1.3 旅游区位论
3.1.4 “核心—边缘”理论
3.1.5 增长极理论
3.1.6 生态位理论
3.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的组成
3.2.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体系
3.2.2 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体系
3.2.3 旅游交通空间结构体系
3.3 旅游空间结构的关键要素分析
3.3.1 旅游目的地区域
3.3.2 旅游区
3.3.3 旅游客源地市场
3.3.4 旅游节点
3.3.5 旅游循环路线
3.3.6 出入口通道
4.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发展的条件和现状
4.1 金昌市域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4.1.1 金昌市域旅游资源分析
4.1.2 金昌市域旅游市场分析
4.1.3 金昌市域旅游交通分析
4.1.4 金昌市域旅游服务设施分析
4.2 金昌市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5.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方案
5.1 金昌市域旅游业发展定位
5.1.1 甘肃省河西走廊旅游层面的定位
5.1.2 武威、张掖、金昌旅游成长三角层面的定位
5.1.3 金昌市域层面的定位
5.2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布局
5.2.1 旅游开发格局:一个中心两个翼,五个重点景区
5.2.2 功能分区定位
6. 金昌市域旅游市场空间开拓
6.1 国内旅游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6.2 市场营销目标
6.2.1 国际市场营销目标
6.2.2 国内市场营销目标
6.2.3 旅游市场游客数量与旅游收益目标
6.3 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6.3.1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6.3.2 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6.4 市场营销策略及方案
6.4.1 市场营销策略
6.4.2 市场营销行动方案
7. 金昌市域旅游交通设施优化
7.1 公路
7.1.1 市内公路交通规划目标
7.1.2 毗邻景区公路交通规划目标
7.1.3 外部公路交通规划
7.2 铁路
7.3 航空
8. 金昌市域旅游服务设施整合
8.1 住宿设施
8.1.1 住宿设施现状
8.1.2 住宿设施建设与改造
8.1.3 饭店客房需求预测
8.1.4 住宿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8.2 餐饮设施
8.2.1 餐饮设施现状
8.2.2 开发和形成金昌市系列特色菜
8.2.3 实行餐馆定点制度
8.2.4 加强社会餐馆的管理
8.2.5 引进中外名菜
8.2.6 在主要景区景点设立餐饮设施
8.3 娱乐购物设施
8.3.1 娱乐设施建设
8.3.2 购物设施建设
8.4 旅游服务中心
8.5 旅行社发展
8.5.1 旅行社的现状与增建
8.5.2 旅行社数量预测
8.5.3 加强旅行社的行业管理
8.5.4 拓展旅行社业务领域
8.5.5 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
9.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的战略措施
9.1 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2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
9.3 突出金昌市旅游形象,开展以招徕客源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
9.4 建设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9.5 加强区域协作,扩展丝绸之路品牌效应
9.6 重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10. 结论及讨论
10.1 结论
10.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 旅游科学. 2004(04)
[2]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吴泓,顾朝林. 经济地理. 2004(01)
[3]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J]. 王铮,王莹,李山,翁桂兰,宋秀坤. 地理研究. 2003(03)
[4]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J]. 黄泰,张捷,解杼,刘泽华. 人文地理. 2003(02)
[5]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 秦学. 经济地理. 2003(02)
[6]以武汉为例: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J]. 刘名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旅游空间竞争合作分析模型的构建[J]. 尹贻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02)
[8]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 吴必虎,唐子颖. 人文地理. 2003(01)
[9]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J]. 卞显红.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10]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 陶伟,戴光全. 人文地理. 2002(04)
硕士论文
[1]榆林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陈培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黄河上游沿岸带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毛笑文.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1028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拟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2.2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动态
2.2.1 旅游地空间组织形态研究
2.2.2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
2.2.3 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
2.2.4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2.3 述评及展望
3. 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与结构要素
3.1 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
3.1.1 旅游地系统理论
3.1.2 “点—轴系统”理论
3.1.3 旅游区位论
3.1.4 “核心—边缘”理论
3.1.5 增长极理论
3.1.6 生态位理论
3.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的组成
3.2.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体系
3.2.2 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体系
3.2.3 旅游交通空间结构体系
3.3 旅游空间结构的关键要素分析
3.3.1 旅游目的地区域
3.3.2 旅游区
3.3.3 旅游客源地市场
3.3.4 旅游节点
3.3.5 旅游循环路线
3.3.6 出入口通道
4.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发展的条件和现状
4.1 金昌市域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4.1.1 金昌市域旅游资源分析
4.1.2 金昌市域旅游市场分析
4.1.3 金昌市域旅游交通分析
4.1.4 金昌市域旅游服务设施分析
4.2 金昌市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5.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方案
5.1 金昌市域旅游业发展定位
5.1.1 甘肃省河西走廊旅游层面的定位
5.1.2 武威、张掖、金昌旅游成长三角层面的定位
5.1.3 金昌市域层面的定位
5.2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布局
5.2.1 旅游开发格局:一个中心两个翼,五个重点景区
5.2.2 功能分区定位
6. 金昌市域旅游市场空间开拓
6.1 国内旅游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6.2 市场营销目标
6.2.1 国际市场营销目标
6.2.2 国内市场营销目标
6.2.3 旅游市场游客数量与旅游收益目标
6.3 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6.3.1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6.3.2 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6.4 市场营销策略及方案
6.4.1 市场营销策略
6.4.2 市场营销行动方案
7. 金昌市域旅游交通设施优化
7.1 公路
7.1.1 市内公路交通规划目标
7.1.2 毗邻景区公路交通规划目标
7.1.3 外部公路交通规划
7.2 铁路
7.3 航空
8. 金昌市域旅游服务设施整合
8.1 住宿设施
8.1.1 住宿设施现状
8.1.2 住宿设施建设与改造
8.1.3 饭店客房需求预测
8.1.4 住宿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8.2 餐饮设施
8.2.1 餐饮设施现状
8.2.2 开发和形成金昌市系列特色菜
8.2.3 实行餐馆定点制度
8.2.4 加强社会餐馆的管理
8.2.5 引进中外名菜
8.2.6 在主要景区景点设立餐饮设施
8.3 娱乐购物设施
8.3.1 娱乐设施建设
8.3.2 购物设施建设
8.4 旅游服务中心
8.5 旅行社发展
8.5.1 旅行社的现状与增建
8.5.2 旅行社数量预测
8.5.3 加强旅行社的行业管理
8.5.4 拓展旅行社业务领域
8.5.5 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
9. 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的战略措施
9.1 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2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
9.3 突出金昌市旅游形象,开展以招徕客源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
9.4 建设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9.5 加强区域协作,扩展丝绸之路品牌效应
9.6 重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10. 结论及讨论
10.1 结论
10.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 旅游科学. 2004(04)
[2]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吴泓,顾朝林. 经济地理. 2004(01)
[3]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J]. 王铮,王莹,李山,翁桂兰,宋秀坤. 地理研究. 2003(03)
[4]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J]. 黄泰,张捷,解杼,刘泽华. 人文地理. 2003(02)
[5]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 秦学. 经济地理. 2003(02)
[6]以武汉为例: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J]. 刘名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旅游空间竞争合作分析模型的构建[J]. 尹贻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02)
[8]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 吴必虎,唐子颖. 人文地理. 2003(01)
[9]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J]. 卞显红.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10]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 陶伟,戴光全. 人文地理. 2002(04)
硕士论文
[1]榆林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陈培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黄河上游沿岸带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毛笑文.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1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5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