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0:42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如何应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手段有哪些?本文以浙江大学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为例,研究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探讨了中华民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背景(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本部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特征,利用Ⅰ空间(Ⅰ-Space)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基于非遗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与扩散的需求,详细分析了非遗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在Ⅰ空间框架内,对非遗信息的编码、抽象、扩...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前言
1.1.2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外研究现状
1.1.3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内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课题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
2.1 前言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属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视角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问题
2.4 Ⅰ空间框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5 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路线分析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级别问题
2.6.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A级问题:技术问题
2.6.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B级问题:语义问题
2.6.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C级问题:有效性问题
2.7 结论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综述
3.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
3.2 数字化虚拟博物馆
3.3 虚拟文物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
3.4 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
3.5 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
3.6 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软件的数据库基础
4.1 前言
4.2 剪纸基础符号库的创建
4.3 剪纸常用元素符号库的创建
4.4 剪纸图库
4.5 剪纸的寓意
4.5.1 借物喻意
4.5.2 符号取意
4.5.3 谐音取意
4.5.4 谐形取意
4.5.5 专题示意
4.5.6 不同地区寓意应用特例
第5章 计算机辅助剪纸设计系统CACPCD
5.1 前言
5.2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
5.2.1 系统的设计思路
5.2.2 系统的模块结构
5.3 系统的使用方法
5.3.1 自由创意与符号的组合
5.3.2 数据库文件组合
5.4 剪纸CAD系统开发原理
5.4.1 图形软件CorelDraw中的VBA程序认识
5.4.2 开发原理
5.5 计算机辅助剪纸模块
5.5.1 剪纸元素导入模块
5.5.2 元素组合模块
5.5.3 剪纸轮廓模块
5.6 应用开发的模块儿设计的图案实例
5.6.1 蝴蝶1设计方案测试报告
5.6.2 蝴蝶2设计方案测试报告
5.7 结论
第6章 计算机辅助剪纸展示系统CACPCE
6.1 引言
6.2 触摸屏的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
6.2.1 工作原理
6.2.2 基本技术特性
6.2.3 触摸屏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6.3 剪纸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1 设计原则
6.3.2 系统分析与素材收集
6.3.3 系统开发及技术实现
6.4 系统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5 系统运行及调试
第7章 课题的创新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BA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J]. 谢宝玲.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2]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许中美. 菏泽学院学报. 2007(04)
[3]民间剪纸的寓意图形[J]. 许中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07)
[4]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应用[J]. 黄亚南,孙守迁,孙晋海,胡涛,唐琴,赵汉理. 体育科学. 2007(03)
[5]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J]. 王东,程渊,罗建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6]多媒体界面的设计原则[J]. 曾权清. 艺苑. 2007(02)
[7]楚文化保护中编钟乐舞的复原与展示[J]. 杨程,孙守迁,苏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6(10)
[8]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云庆,赵亚敏. 中国档案. 2006(09)
[9]针织提花袜品快速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研究[J]. 肖仕丽,谢梅娣,洪冬英. 纺织科技进展. 2006(04)
[10]基于纹样的计算机剪纸系统[J]. 张显全,于金辉,蒋凌琳,刘丽娜. 计算机工程. 2006(11)
博士论文
[1]音乐情感认知模型与交互技术研究[D]. 刘涛.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9474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前言
1.1.2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外研究现状
1.1.3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内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课题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
2.1 前言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属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视角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问题
2.4 Ⅰ空间框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5 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路线分析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级别问题
2.6.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A级问题:技术问题
2.6.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B级问题:语义问题
2.6.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C级问题:有效性问题
2.7 结论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综述
3.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
3.2 数字化虚拟博物馆
3.3 虚拟文物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
3.4 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
3.5 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
3.6 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软件的数据库基础
4.1 前言
4.2 剪纸基础符号库的创建
4.3 剪纸常用元素符号库的创建
4.4 剪纸图库
4.5 剪纸的寓意
4.5.1 借物喻意
4.5.2 符号取意
4.5.3 谐音取意
4.5.4 谐形取意
4.5.5 专题示意
4.5.6 不同地区寓意应用特例
第5章 计算机辅助剪纸设计系统CACPCD
5.1 前言
5.2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
5.2.1 系统的设计思路
5.2.2 系统的模块结构
5.3 系统的使用方法
5.3.1 自由创意与符号的组合
5.3.2 数据库文件组合
5.4 剪纸CAD系统开发原理
5.4.1 图形软件CorelDraw中的VBA程序认识
5.4.2 开发原理
5.5 计算机辅助剪纸模块
5.5.1 剪纸元素导入模块
5.5.2 元素组合模块
5.5.3 剪纸轮廓模块
5.6 应用开发的模块儿设计的图案实例
5.6.1 蝴蝶1设计方案测试报告
5.6.2 蝴蝶2设计方案测试报告
5.7 结论
第6章 计算机辅助剪纸展示系统CACPCE
6.1 引言
6.2 触摸屏的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
6.2.1 工作原理
6.2.2 基本技术特性
6.2.3 触摸屏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6.3 剪纸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1 设计原则
6.3.2 系统分析与素材收集
6.3.3 系统开发及技术实现
6.4 系统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5 系统运行及调试
第7章 课题的创新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BA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J]. 谢宝玲.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2]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许中美. 菏泽学院学报. 2007(04)
[3]民间剪纸的寓意图形[J]. 许中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07)
[4]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应用[J]. 黄亚南,孙守迁,孙晋海,胡涛,唐琴,赵汉理. 体育科学. 2007(03)
[5]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J]. 王东,程渊,罗建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6]多媒体界面的设计原则[J]. 曾权清. 艺苑. 2007(02)
[7]楚文化保护中编钟乐舞的复原与展示[J]. 杨程,孙守迁,苏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6(10)
[8]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云庆,赵亚敏. 中国档案. 2006(09)
[9]针织提花袜品快速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研究[J]. 肖仕丽,谢梅娣,洪冬英. 纺织科技进展. 2006(04)
[10]基于纹样的计算机剪纸系统[J]. 张显全,于金辉,蒋凌琳,刘丽娜. 计算机工程. 2006(11)
博士论文
[1]音乐情感认知模型与交互技术研究[D]. 刘涛.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9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8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