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2:17

  本文关键词: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新世纪市场竞争模式的巨大变革,旅游业的竞争也将由单体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旅游产业系统之间的竞争。但我国旅游企业的主体构成部分仍是中小型企业,且多表现出管理差、实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协作发展意识不强的特征;政府为提高产业集中度而组建的旅游企业集团也大多因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完全无法应对入世后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应该在市场主导、政府指导、引导和倡导作用下培育“龙头+网络”式的旅游企业集群。通过发挥集群在整合产业发展力量、促进品牌建设、集聚创新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来解决制约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不断增强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旅游企业集群和其他事物一样会经历一个从诞生到消亡的发展过程。在经历了自然集聚、裂变聚合、快速发展和成熟等阶段后,旅游企业集群将步入衰退阶段,这种衰退会给地方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找出实现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在遵循集群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家、行业协会等活动主体应主动发挥其对集群生命周期的调控作用,以使集群尽快进入快速发展和成熟阶段,并尽可能延长集群在黄金发展时期的停留时间,确保集群的高效益;同时,还必须积极促进以竞争与协作并存为特征的集群网络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借此实现集群的不断创新和集群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及旅游产业的适时升级,最终实现旅游企业集群和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企业集群 竞争与协作 创新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59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1-13
  • 第2章 旅游企业集群的涵义及研究现状13-17
  • 2.1 旅游企业集群的涵义13-15
  • 2.1.1 旅游企业集群的概念13-14
  • 2.1.2 旅游企业集群相关术语辨析14-15
  • 2.2 旅游企业集群的研究现状15-17
  • 第3章 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理论基础17-21
  • 3.1 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17-18
  • 3.1.1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集群理论17
  • 3.1.2 新经济社会学中的集群理论17
  • 3.1.3 区域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17-18
  • 3.1.4 产业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18
  • 3.2 与集群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18-21
  • 3.2.1 供应链理论在集群中的应用18-19
  • 3.2.2 消费者心理理论在集群中的应用19
  • 3.2.3 顾客价值理论在集群中的应用19-21
  • 第4章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条件与作用分析21-32
  • 4.1 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前提条件21-23
  • 4.1.1 集群产品存在技术可分性21-22
  • 4.1.2 集群产品存在丰富的产品差异化机会22
  • 4.1.3 集群产品的低运输成本22
  • 4.1.4 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与速度经济性22-23
  • 4.2 旅游产业所具备的集聚优势23-25
  • 4.2.1 地理靠近性23-24
  • 4.2.2 部门专业化24
  • 4.2.3 外部性24-25
  • 4.3 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作用分析25-28
  • 4.3.1 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使企业获取外部经济效应25-26
  • 4.3.2 促进社会文化网络的形成,,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26
  • 4.3.3 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为企业带来创新的压力和动力26-27
  • 4.3.4 降低知识资源的专用性,便于企业获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27-28
  • 4.3.5 促进区域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能力28
  • 4.4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迫切性28-32
  • 4.4.1 旅游企业总体规模大与企业单体规模小28-29
  • 4.4.2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与管理成本激增29
  • 4.4.3 旅游消费的个性化与旅游产品普遍雷同29-30
  • 4.4.4 旅游产业供应链高协作要求与企业信用缺失30-32
  • 第5章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形成模式的选择32-41
  • 5.1 企业集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形成模式及其比较32-36
  • 5.1.1 自下而上的形成模式32-33
  • 5.1.2 自上而下的形成模式33-34
  • 5.1.3 集群两种形成模式的优劣比较34-36
  • 5.2 旅游企业集群的集聚结构分析36-38
  • 5.2.1 以中小企业为成员的市场式企业群36-37
  • 5.2.2 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群37-38
  • 5.2.3 网络综合体式企业群38
  • 5.3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形成模式的选择38-41
  • 第6章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41-58
  • 6.1 旅游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特点41-46
  • 6.1.1 自然集聚阶段41-42
  • 6.1.2 裂变聚合阶段42-43
  • 6.1.3 快速发展阶段43-44
  • 6.1.4 成熟阶段44-45
  • 6.1.5 衰退阶段45-46
  • 6.2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46-58
  • 6.2.1 旅游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控制47-53
  • 6.2.2 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53-55
  • 6.2.3 旅游企业集群间的竞争与创新55-56
  • 6.2.4 旅游企业集群衰退期的产业升级56-58
  • 第7章 结论58-60
  • 7.1 结论58-59
  • 7.2 创新点59
  • 7.3 不足59-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冰;;梅州市阴那山旅游区主题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2 周爱兰;;旅游发展热潮下旅游镇开发模式研究[J];福建建筑;2012年10期

3 李冰;;山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以梅州雁洋镇为例[J];热带地理;2010年06期

4 冯卫红;苗长虹;;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微观领域[J];人文地理;2008年03期

5 黄光辉;林龙飞;;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产业集群评价体系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2期

6 冉彬彬;;浅析我国西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雪梅;党耀国;张玉兰;;江苏省旅游集群及其与竞争力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群;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方竞敏;共生型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高志娟;旅游产业集群的GEM模型竞争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罗旋;新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吴建辉;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秦艳萍;桂南旅游产业集群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牛艳云;基于GEM模型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徐贶胤;长白山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洪涛;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艳;甘肃省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3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