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7:14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贡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产业 经济效应 投入产出 旅游增加值 旅游乘数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中国旅游产业也在不断进步、发展,对于国际的影响力有增无减,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中国迅猛发展。黑龙江省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一直将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无疑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现有文献中甚少有对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进行研究分析的,而对于如何能提高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又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旅游经济效应方面从文献中提炼出一些本文涉及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并选取了一些适用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实证模型,将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首先对旅游经济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创汇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做出了概念界定,并论述了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总结了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目前的发展状态,最后利用旅游增加值、回归分析、旅游乘数、投入产出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上述四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效应中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比较显著,旅游增加值逐年基本呈上升趋势,贡献率也是逐步上涨的,但与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对黑龙江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中表明,每得到1单位旅游收入,就会导致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单位,说明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十分重要。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就业效应时,研究说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万元收入时,所带动的其他产业就业人数总和为0.9289人,就业效应较为明显、突出。黑龙江省的旅游创汇收入水平虽然低于黑龙江省的贸易出口额,但2004-2013十年期间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创汇收入占黑龙江省贸易出口额的比重高于全国旅游产业创汇收入占全国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表明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创汇优势明显,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在分析旅游创汇对黑龙江省GDP的贡献时发现,黑龙江省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创汇收入,就会导致黑龙江省的GDP增加1125.477元,但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比较脆弱,所以黑龙江省旅游创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处在一个较不平稳的状态。通过对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直接分配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相比较大,这说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其拉动作用,黑龙江省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发挥不够。通过本文的研究,针对研究的分析结果,本文旨在提高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贡献,提出要使旅游产品多元化,进而提升旅游者消费水平,完善黑龙江省的旅游可进入性,推进旅游企业新业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联动作用,扩大产业链,加大力度宣传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 经济效应 投入产出 旅游增加值 旅游乘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1 前言11-18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6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6-18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技术路线17-18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8-23
  • 2.1 概念界定18-20
  • 2.1.1 旅游经济效应18
  • 2.1.2 收入效应18-19
  • 2.1.3 就业效应19
  • 2.1.4 创汇效应19
  • 2.1.5 产业关联效应19-20
  • 2.2 理论基础20-23
  •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20
  • 2.2.2 旅游经济学理论20-23
  • 3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3-29
  • 3.1 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稳步上涨23-24
  • 3.2 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逐步完善24-25
  • 3.3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改善25
  • 3.4 旅游资源开发成果显著25-27
  • 3.5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27
  • 3.6 旅游推广手段新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27-29
  • 4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29-45
  • 4.1 模型的选用29-32
  • 4.1.1 旅游增加值29
  • 4.1.2 旅游乘数29-31
  • 4.1.3 投入产出模型31-32
  • 4.2 实证分析32-45
  • 4.2.1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收入效应32-36
  • 4.2.2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就业效应36-37
  • 4.2.3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创汇效应37-41
  • 4.2.4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41-45
  • 5 提高黑龙江省旅游经济效应贡献的对策45-47
  • 5.1 旅游产品多元化以提高收入效应45
  • 5.2 推进旅游企业新业态以提高就业效应45-46
  • 5.3 完善黑龙江省的旅游可进入性以提高创汇效应46
  • 5.4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联动作用以提高产业关联效应46-47
  • 6 结论47-49
  • 6.1 研究结论47-48
  • 6.2 研究中的创新点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展发表的学术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玲;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专列产品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李炎 罗宁 莫锟;从“云南现象”看旅游图书的成长历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格局(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鹰;旅游传媒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报;2007年

6 蒋水林;新兴市场亟待信息支撑[N];人民邮电;2006年

7 孙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数字化旅游”时代[N];人民邮电;2007年

8 梁增贤;旅游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为何成时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莉;我国城市换房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莹;中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罗华;南昌市红色旅游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曾兰君;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8 宋俊和;关于徒步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华;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场开发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0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40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