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连市旅游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2:24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旅游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 海岸线 开发


【摘要】:大海是大连的美丽资源,蔚蓝色是城市不变的主色调,绵延的海岸线是大连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因此保护好海岸线资源是建设时尚大连的根本所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中国面向东北亚的门户区和形象区,必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利用好大连现有的岸线资源,已经不仅仅是满足自身城市进步的需要,更是国家的战略要求。本论文旨在探索一条大连市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对当今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规律分析。对大连市海岸资源的优势条件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目前大连旅游岸线发展的不足。根据大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发的建议。在研究了土地集中、优惠政策、管理体制创新和国家政策试点等方面内容基础上,以构建大连市蓝色旅游经济圈为目标,以建设旅游经济区和旅游度假区为突破口,从大连市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对旅游经济区、旅游度假区等重要节点在功能定位、项目布局以及空间构成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以期快速拉动大连旅游经济的突破性发展,使大连在全国树立旅游经济创新。
【关键词】:旅游 海岸线 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0-14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相关规划对大连的要求定位12-14
  • 1.1.3 研究的目的意义14
  • 1.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14-16
  • 1.2.1 研究方法14
  • 1.2.2 技术路线14-16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及国内外案例分析16-24
  • 2.1 旅游经济区16
  • 2.2 我国滨海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比较研究16-17
  • 2.3 欧洲滨海旅游态势分析17
  • 2.4 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类型及其分布17-18
  • 2.5 国际滨海旅游发展经验18-19
  • 2.6 典型滨海旅游城市案例19-23
  • 2.6.1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漫长沙滩上的项链19-21
  • 2.6.2 摩纳哥的海滨——奢侈品和夜生活21-22
  • 2.6.3 法国尼斯:时尚与品质融合的典范22-23
  • 2.7 滨海旅游度假产品设计的若干思路23-24
  • 第三章 大连市滨海资源总体状况及开发利用情况24-43
  • 3.1 大连市旅游资源特点24-25
  • 3.2 大连市滨海旅游资源总体情况及评价25-34
  • 3.2.1 滨海岸线总体情况25-26
  • 3.2.2 滨海岸线总体情况滨海自然旅游资源总体情况26-31
  • 3.2.3 滨海旅游资源的分析结论31-34
  • 3.3 大连市滨海资源开发利用情况34-38
  • 3.3.1 非旅游用途滨海岸线开发利用情况35-37
  • 3.3.2 旅游用途滨海岸线37-38
  • 3.4 滨海旅游开发的潜在问题38-39
  • 3.5 滨海旅游资源保护建议39-41
  • 3.6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建议41-43
  • 第四章 发展目标战略与功能定位43-50
  • 4.1 目标定位43
  • 4.2 发展战略43-44
  • 4.3 功能定位44-45
  • 4.3.1 发展思路44
  • 4.3.2 实施建议44-45
  • 4.3.3 开发建议45
  • 4.4 产品规划45-50
  • 4.4.1 “国家海岸”旅游产品45-48
  • 4.4.2 度假海岛旅游产品48-50
  • 第五章 空间布局规划50-62
  • 5.1 阶段旅游50-52
  • 5.2 布局依据52-54
  • 5.3 衔接城市规划54-56
  • 5.4 空间布局56-61
  • 5.5 布局思路与空间体系61-62
  • 第六章 旅游发展区概念性规划62-94
  • 6.1 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62-67
  • 6.1.1 规划范围62
  • 6.1.2 定位62
  • 6.1.3 规划思路62
  • 6.1.4 功能分区62-67
  • 6.2 龙门温泉旅游经济区67-71
  • 6.2.1 规划范围67
  • 6.2.2 发展定位67-68
  • 6.2.3 发展思路68
  • 6.2.4 空间和土地规划68-70
  • 6.2.5 重点支撑项目70-71
  • 6.3 长兴岛旅游经济区71-76
  • 6.3.1 规划范围71
  • 6.3.2 发展定位71-72
  • 6.3.3 发展思路72
  • 6.3.4 空间和土地规划72-75
  • 6.3.5 重点支撑项目75-76
  • 6.4 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76-79
  • 6.4.1 规划范围76-77
  • 6.4.2 发展目标77
  • 6.4.3 规划要点77-78
  • 6.4.5 重点支撑项目78-79
  • 6.5 旅顺口历史文化旅游区79-84
  • 6.5.1 旅游区范围79
  • 6.5.2 发展目标79
  • 6.5.3 发展重点79-81
  • 6.5.4 重点支撑项目81-84
  • 6.6 普湾商务旅游区84-85
  • 6.6.1 规划范围84
  • 6.6.2 发展目标84
  • 6.6.3 规划要点84
  • 6.6.4 功能布局84-85
  • 6.7 钻石湾商务旅游区85-87
  • 6.7.1 规划范围85
  • 6.7.2 发展定位85-86
  • 6.7.3 规划思路86-87
  • 6.7.4 功能布局87
  • 6.8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87-90
  • 6.8.1 规划范围87-88
  • 6.8.2 发展目标88
  • 6.8.3 提升要点88-90
  • 6.8.4 重点开发项目——常江湾度假区90
  • 6.9 庄河花园口旅游经济区90-92
  • 6.9.1 规划范围90
  • 6.9.2 发展目标90
  • 6.9.3 空间和土地规划90-92
  • 6.9.4 重点支撑项目92
  • 6.10 步云山温泉旅游经济区92
  • 6.10.1 规划范围92
  • 6.10.2 发展目标92
  • 6.10.3 规划要点92
  • 6.11 安波温泉旅游经济区92-94
  • 6.11.1 规划范围92-93
  • 6.11.2 发展目标93
  • 6.11.3 规划要点93-94
  • 第七章 项目策划94-97
  • 7.1 大连滨海风景道94
  • 7.1.1 规划范围94
  • 7.1.2 创意来源94
  • 7.1.3 开发思路94
  • 7.2 国际邮轮母港94-95
  • 7.2.1 建议选址94-95
  • 7.2.2 发展定位95
  • 7.2.3 规划思路95
  • 7.3 国际海岛小镇95-97
  • 7.3.1 建议选址95
  • 7.3.2 创意来源95-96
  • 7.3.3 开发思路96-97
  • 结论97-99
  • 参考文献99-100
  • 致谢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宏观环境的优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宋柏松 ,刘荣增 ,张志杰;围绕增强“六个力”促进旅游大发展[J];河南科技;2005年10期

3 吕连琴;;河南山地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4 谢婷;钟林生;陈田;袁弘;;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5 马飒;张珍;;对旅游行业中“宾客至上,员工第一”新观念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6 孔祥楠;;旅游地理教学的优化[J];河南科技;2011年09期

7 徐殠;入世后我国旅游服务业亟需增强竞争力[J];上海企业;2003年09期

8 张文彦;经营齐齐哈尔 打造北方旅游名城[J];理论观察;2003年06期

9 郭继辉;罗洪权;;贵州省乡村旅游的金融支持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2期

10 易磊;;浅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J];内江科技;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德显;;关于河南“旅游立省”问题之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周哲;洪国志;;对等开放,深化粤港旅游合作[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3 申葆嘉;;“战略与学术”:旅游发展的共同使命[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志英;叶岱夫;;区域旅游中人地互感景观的理论与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刘宇;刘敏;吴泰岳;谭家伦;刘建国;;通州区京郊旅游发展报告[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6 蒋洪南;;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标准化建设[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杨京华;;贵州省六盘水市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探索[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维;曾克峰;;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9 李阳;;后十二运时代,加快发展我市旅游服务业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10 周旭霞;;旅游业的拓展方向: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陶小爱 通讯员 夏亮;长沙欲成国内首个现代旅游服务业城市[N];湖南日报;2011年

2 田文杰;我市召开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组会议[N];晋中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佳宁;推进全市文化旅游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N];承德日报;2012年

4 特派记者 王芬兰;狮城经验助力苏州滨湖旅游服务业[N];苏州日报;2013年

5 江苏记者站 周伟明;“形象贸易”,,演绎江苏旅游别样天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6 安阳市旅游局局长 张建国;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实现旅游工作新突破[N];安阳日报;2007年

7 ;借鉴外地经验 强力开发旅游三产服务业[N];洛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覃敏笑 李涵颖;做好旅游市场恢复重建工作 努力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乔木邋河北记者站 李勇;河北红色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助推器”[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江苏记者站 周伟明;苏州旅游从“园林清唱”到“城市合唱”[N];中国旅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碧莎;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的演变、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李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5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亚雄;明清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朱昌茂;旅游影响下和顺侨乡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素梅;产业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旅游业态竞争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金阳;明代中晚期文士旅游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维超;台儿庄古城度假区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吴挺可;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地产化倾向规划控制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王玉亭;试论铜仁市黄道

本文编号:622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22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