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
【摘要】:发展农业旅游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基于已有研究,以439个星级农业旅游景点和102件农业旅游节庆活动为研究变量,运用偏离份额法来动态分析和比较2000—2006年和2006—2012年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2年星级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均为推动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的贡献要素;星级农业旅游景点是地区农业旅游吸引力最重要的内容,对区域农业旅游发展起主导作用,且其贡献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相对于提升农业旅游竞争力的贡献,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对优化农业旅游资源结构贡献更突出,成为苏中和苏北农业旅游资源富矿区实现农业旅游综合发展的新突破。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将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划分为农业旅游优势发展型、农业旅游滞后发展型、农业旅游结构突破型和农业旅游竞争突破型4类。通过类型演化分析得到:2000—2012年江苏省各地农业旅游均有所发展,但地区间农业旅游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苏北和苏中地区发展相对迅速,后发优势明显,苏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仍保持了在全省农业旅游发展中的重心地位。最后,针对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状况从资源开发、统筹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今后提升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动态演化 偏离份额法 江苏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0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分类号】:F592.7;F327
【正文快照】: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三农”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旅游(Agritourism)作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现代化农业景观为吸引物,供城市居民从事学习、体验和休闲等活动而开发的新兴旅游产品,是农业同旅游服务、科技文化、休闲娱乐等相关活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年庆;李红忠;史本林;;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农民收入结构演进的省际比较[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2 靳诚;徐菁;;江苏省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差异定量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3 栾福明;张小雷;杨兆萍;熊黑钢;韩芳;王昭国;;1990-2011年山东省旅游节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4 杨伟,凌起;基于SSM的泉州市工业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5 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6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年03期
7 周彩屏;;基于SSM方法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8 黄萍;;城郊农业旅游开发中的“三农”利益保障问题——成都三圣乡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9 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9期
10 李涛;陶卓民;李在军;魏鸿雁;琚胜利;王泽云;;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波;;灾后重建中的羌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方春梅;杨新征;钱锋;苏珍;杨小静;;旅游发展的用水问题及对策——以大圩乡发展乡村旅游用水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3 伍新蕾;张颖;;河源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4 余剑晖;杨晓霞;彭可;;重庆市农业旅游发展论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5 张文菊;杨晓霞;;风景名胜区发展“农家乐”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缙云山景区农家乐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6 孙钰霞;;基于“农家乐”的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7 陈迪新;李鑫磊;;洛阳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8 雷怡;崔山;;浅析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影响下农村住宅的新形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9 谢雨萍;向悟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0 陈雪钧;李莉;;重庆与成都“农家乐”旅游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海钟;汪成忠;唐蓉;李寿田;;乡村文化在休闲农业中的营造[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洪远;丁晓;;基于能值分析法的滨海湿地不同产业模式效益评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邓胜兴;曾明;罗光杰;张广越;;黔江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对策探讨[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5 张丽君;秦耀辰;;基于SSM的开封市主导产业定量选择及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青春;张丽君;秦耀辰;王忠伟;耿秀丽;陈泗;;第十六章 汴西新区科学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7 侯晓敏;;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骆高远;刘旭;;浙江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述林;姜辽;陆敏;赵瑞;;乡村旅游空间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定宏;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江;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光美;城市化影响下北京植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8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海锋;村落武术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俊;旅游业和山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昌明;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吕琼艺;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玮;“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凡;基于生态化的乡村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龙;赵威;;河南节庆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3 胡曙虹;马定国;;基于SSM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钟业喜;刘影;赖格英;;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6 李力,谷明;旅游农业开发的模式与方向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11期
7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Rice Paddies:A Case Study in Wannian,Jiangxi,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年02期
8 叶彩霞;徐霞;胡志丽;;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9 陈策;温州农业旅游产品营销战略策划[J];当代经济;2005年10期
10 高连水;周云波;武鹏;;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解释:1997~2005[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旭科;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丽萍;安庆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莉;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向春;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曾永平;南宁市观光休闲农业现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志斌;太原市休闲农业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蓬春;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孟秋莉;刘住;;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之比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彩霞;;关于发展辽宁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6年09期
4 吴相利;;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征[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5 汤晓莉;严亮;;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2期
6 辛媛媛;;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11期
7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刘敬禹;薛亚娟;易兰兰;;农业旅游问题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1期
9 吴耀宇;;江苏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玉堂;;国外农业旅游点滴[J];山东农机化;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玲;王捷二;;中国农业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初探[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2 田红;何佳梅;常勇;王晖;朱本利;宋鹏;;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胡锡凤;;居民对都市农业旅游的认知情况及消费意愿分析——基于中部大中型城市居民调查的实证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焕成;任国柱;刘盛和;;发展农业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金霞;周慧秋;;农业旅游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6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李明贤;叶慧敏;;农业旅游带动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9 管立刚;;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应月芳;;金华新农村建设“魅力村庄”农业旅游开发初探[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宣;验收组与良种场共谋农业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李晓良;农业旅游铺就小康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门家禄 周凤文;辽宁交流农业旅游发展经验[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许杭军;以农业旅游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黄山农业旅游跨入新发展期[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王京传;开创农业旅游发展的新天地[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凌云茶山的农业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广安区站记者 雷胜堂;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N];广安日报;2005年
9 邓放鸣 李缨 樊园芳;江口奋力冲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N];贵州日报;2005年
10 赖栋才;“农业旅游”需关注[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黄燕玲;基于旅游感知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阔;寿光市农业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关系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晖;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飞;三峡重庆库区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程天矫;农业旅游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琳;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润华;三峡库区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高艺嘉;晋中市农业旅游发展与地域结构优化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8 徐文俊;基于居民感知的农业旅游开发影响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张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旅游开发协调模式与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慧;农业旅游内生式发展模式探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6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2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