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崆峒山是丝绸之路东段的名山,也是甘肃旅游“东线崆峒、西线敦煌”的两大核心景区之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与优越的自然养生资源是崆峒山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和支柱,而道教养生文化则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源泉。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日益关注,养生旅游应运而生,这也为崆峒山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主要从道教养生思想溯源、养生文化的发展经过、养生理论、养生实践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入手,通过对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评析、人文资源与养生资源的利用价值、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现有资源的利用情况、养生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探索养生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从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以现代养生理念为指导、以传统道教养生文化为核心、以新型养生产品为导向、以游客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养生旅游发展体系。在整合利用现有养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道教养生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将道教养生文化与山、水、音乐、建筑、武术、餐饮、中医药、现代健身方法等资源结合,提升其文化内涵,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发山养、水养、静养、动养、文养、武养、食养、医养八大道教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利用节会活动、营销宣传、智慧旅游平台、养生人才的保障措施以及养生服务设施的全方位配合,共同打造与崆峒山知名度相匹配的养生文化旅游产品。最终设计出文化内涵丰富,集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的高品质道教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为未来崆峒山大景区的建设以及道教养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性的研究和可行性的方案。同时使游客获得丰富的养生旅游体验,感受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的魅力与精华。优化提升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崆峒山宗教养生游发展成为甘肃旅游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崆峒山 道教 旅游 养生文化 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绪论13-21
- 一、选题背景13-14
- 二、研究意义14-15
- 三、研究现状15-18
- (一)养生文化旅游研究现状15-16
- (二)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研究现状16-18
- 四、研究方法18
- (一)文献分析法18
- (二)学科交叉法18
- (三)田野调查法18
- 五、文章研究重点及创新点18-21
- 第一章 道教养生文化相关理论考察21-39
- 第一节 道教养生文化思想溯源21-26
- 一、道教养生观22-24
- 二、养生修炼观24-26
- 第二节 道教养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26-35
- 一、道教养生文化理论26-30
- 二、道教养生实践方法30-35
- 第三节 道教养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35-39
- 一、道教养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35-36
- 二、道教养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36-39
- 第二章 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39-49
- 第一节 综合资源的分析与评价39-43
- 一、综合资源分析39-42
- 二、综合资源评价42-43
- 第二节 道教养生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43-49
- 一、资源分析43-46
- 二、资源评价46-49
- 第三章 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49-55
- 第一节 发展现状49-52
- 一、资源价值得到不断提升49-50
- 二、旅游市场得到快速扩展50-51
- 三、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51-52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52-55
- 一、文化内涵挖掘度不够52
- 二、产品体验性设计不够52
- 三、品牌意识关注度不够52
- 四、服务设施水平度不够52-55
- 第四章 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55-83
- 第一节 产品的开发原则56-57
- 一、传承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56
- 二、内涵建设与品牌打造相结合56
- 三、产品开发与体验参与相结合56
- 四、资源转化与项目支撑相结合56-57
- 五、景区发展与社区富裕相结合57
- 六、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结合57
- 第二节 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57-76
- 一、“山养”产品体系开发57-62
- 二、“水养”产品体系开发62-64
- 三、“静养”产品体系开发64-65
- 四、“动养”产品体系开发65-67
- 五、“文养”产品体系开发67-70
- 六、“武养”产品体系开发70-71
- 七、“食养”产品体系开发71-73
- 八、“医养”产品体系开发73-76
- 第三节 道教养生文化向养老旅游产业的延伸76-77
- 一、养老旅游产业发展背景76
- 二、养老旅游产业开发研究76-77
- 第四节 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77-79
- 一、以特色避免景区的同质化建设77
- 二、优化提升养生特色旅游纪念品77-78
- 三、养生文化特色住宿业产品升级78
- 四、创新道教养生文化旅游节会日78-79
- 第五节 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79-83
- 一、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79
- 二、养生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79
- 三、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建设79-80
- 四、景区旅游交通体系的建设80-81
- 五、景区无障碍观景设施建设81-83
- 第五章 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发展人才保障措施83-85
- 一、高层养生专业人才挖掘83
- 二、养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83
- 三、政府对从业人员的培养83-84
- 四、设置道教养生培训机构84-85
- 结语85-86
- 参考文献86-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养生文化透视[J];现代商业;2013年28期
2 宗合;;中国养生文化的起源[J];财富智慧;2006年10期
3 张维善;;新早餐食粮“禾良神”[J];招商周刊;2006年22期
4 郭凌志;;国内养生文化游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2期
5 吴垠;;矢志不渝 弘扬国粹——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精耕养生文化[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07年04期
6 赵彦君;;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御坊堂启动万人签名大会[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07年04期
7 王魏;;南方李锦记 布道养生文化[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06年05期
8 ;承载使命 永远创业[J];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03期
9 ;古往今来话养生[J];现代商业;2013年28期
10 ;首届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养生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祖亮;;从石刻看广西永福福寿养生文化[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楠;;福建古代岁时养生文化[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文贵;刘占文;;儒、道、释养生文化比较[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文贵;刘占文;;论《周易》养生文化的时代价值[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余振东;;岐黄养生文化的内涵与健身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彦彦;萧振禹;原野;;彭祖长寿养生文化论[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祝新民;;中华养生文化与和谐社会[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史正刚;刘珊珊;林雪;;陇右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原焘;;序一[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程志立;张天佐;燕强;贾师敬;张其成;;北京中医群体养生文化调研分析与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创伟 茆雷磊;台湾推出“养生文化村”地产概念[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袁跃兴;养生文化的传播问题[N];北京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蒋增科;咸阳:积淀深厚的养生文化[N];咸阳日报;2009年
4 陈颖;长庚养生文化村打造“银发族”快乐家园[N];中国企业报;2010年
5 钱玺勇;延寿全力打造养生文化品牌[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广云;“阿胶养生文化游”有望成为我省旅游新名片[N];联合日报;2012年
7 山西省平遥县副县长 王东光;弘扬养生文化 探索产业新路[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8 湖南中医药大学 陈洪 何清湖;后世养生文化的源头活水[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柳娜;探索养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路[N];平凉日报;2013年
10 杨广生;中国传统医药养生文化座谈会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方园;太白山远门水乡中华文化养生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袁丽娜;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闫文凯;当代养生文化的运行机制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春娟;养生文化对当今造园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俊;基于养生文化的现代养生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6 曹雪;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玛莎;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学生《中国养生文化》课程设计[D];复旦大学;2013年
8 冯斐;崆峒山养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薛文博;台湾老人住宅政策分析及长庚养生文化村案例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魏捷;中国养老社区中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及其前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本文编号:628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2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