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蓬勃,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给稀缺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城市开发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之出现矛盾。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它蕴藏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在全球城市化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实施对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是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解决快速城市化与历史街区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全球都市化的环境下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首要任务。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与生物的遗传过程有相类似性。文化基因作为一种复制因子,在历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得到复制和传递,并进一步影响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论文以文化基因理论作为基础,在文化基因理论的视角下,通过对青岛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进行解析和提炼,获得以文化传承为目的的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思路和优化方案,从青岛历史街区的研究入手,旨在拓宽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视角的同时,深化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深度。青岛的历史街区作为青岛城市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者,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论文采用了分析研究、调查研究、历史归纳和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对文化基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将其在青岛历史街区的载体形式提炼为文化基因显性载体和文化基因隐性载体,获得在青岛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中最核心、最根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基因。针对青岛历史街区文化基因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似的案例进行辨析,获得文化基因视角下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形成由文化基因载体解析到提取,再到指导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实践,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承的过程。按照以上研究思路,论文包含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确立研究对象,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研究方法并绘制研究框架。第二章,界定主要功能概念,深入研究文化基因理论,归纳整理文化基因定义、特征和表现形式,挖掘历史街区中文化基因的载体形式,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运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对青岛具有代表性的三条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进行深入解析,提取青岛历史街区文化基因的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第四章,分析青岛历史街区的现状以及历史街区的开发现状,基于文化基因的视角,分析青岛历史街区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第五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文化基因的视角,提出对青岛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的新思路。第六章,总结全文,概括创新点和不做之处。
【关键词】:文化基因 历史街区 青岛 保护与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F59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6
- 1.1 课题的提出11-12
- 1.1.1 研究缘起11-12
- 1.1.2 研究对象12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4
- 1.3.1 文化基因理论发展动态12-13
- 1.3.2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动态13-14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14-16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研究框架14-16
- 2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基础16-24
- 2.1 文化基因理论概述16-18
- 2.1.1 文化基因的起源及发展16-17
- 2.1.2 文化基因的定义17-18
- 2.1.3 文化基因的特征18
- 2.1.4 文化基因的作用和表现18
- 2.2 历史街区中文化基因载体的表现形式18-21
- 2.2.1 文化基因显性载体18-20
- 2.2.2 文化基因隐性载体20-21
- 2.3 国内外城市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借鉴21-24
- 2.3.1 国外经典案例21-22
- 2.3.2 国内经典案例22-24
- 3 青岛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24-43
- 3.1 青岛城市文脉解读24-26
- 3.1.1 青岛历史地理概况24-25
- 3.1.2 青岛历史文化概况25-26
- 3.2 青岛代表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26-43
- 3.2.1 综合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八大关历史街区26-35
- 3.2.2 商业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馆陶路历史街区35-40
- 3.2.3 居住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四方路历史街区40-43
- 4 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现实问题解析43-52
- 4.1 青岛历史街区概况43-45
- 4.2 青岛历史街区现实情况调研45-46
- 4.3 青岛历史街区现实问题解析46-52
- 4.3.1 文化基因隐性载体混乱46-48
- 4.3.2 文化基因显性载体混乱48-52
- 5 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52-62
- 5.1 保护与开发的目标52-53
- 5.1.1 传递文化精神52
- 5.1.2 回归现实生活52-53
- 5.1.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53
- 5.2 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53-62
- 5.2.1 充分挖掘文化基因隐性载体53-57
- 5.2.2 物化文化基因隐性载体57-59
- 5.2.3 延续文化基因显性载体59-62
- 6 结论62-63
- 6.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62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件66-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历69
- 发表的学术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丽;;历史街区保护开发中的居民利益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张家口堡子里历史街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2年02期
2 顾鉴明;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刘晓明;;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的探索[J];中国名城;2008年S1期
4 方竟成;;对金华市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的几点思考[J];中国名城;2009年08期
5 张乃健;洪惠群;;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研究——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J];中国名城;2013年03期
6 汪如钢;陈玉娟;;长沙市历史街区保护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07期
7 毛节程;旧瓶如何装新酒——从绍兴市历史街区保护浅论名城保护中的更新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郑利军;童胜云;霍继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动态性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9 祁嘉华;李帆;;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质量规范的缺失[J];中国名城;2013年11期
10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雅静;;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与绩效评价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省安;高晓基;周萍;毕文军;毛忠安;史晓成;李红艳;;浅谈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中挪合作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为例[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3 周晟;;张谷英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思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蔡海鹏;;失谐困境下的变革——探寻转型时期历史街区保护的和谐之道[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学海;罗兵保;;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保护的僵局[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6 曾正茂;胡建国;;“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策略研究——以郴州市历史街区保护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晓东;马炯;;杭州市历史街区保护机制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权亚玲;;走向市场运作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博敏;;可持续保护: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整体性思考[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翁一峰;;历史街区保护的产权视角的若干讨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芳;江苏进一步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2 贾尚明;天水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可研报告通过评审[N];天水日报;2007年
3 王伟英;法英日历史街区保护的共同特点[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顾志敏;高起点推进历史街区保护[N];苏州日报;2013年
5 记者 金波 拱墅区报道组 黄群;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鼓励居民留下[N];浙江日报;2007年
6 余万芳;绍兴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全国摘金[N];绍兴日报;2007年
7 余万芳;东浦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摘金[N];绍兴日报;2008年
8 记者 徐行翔;市区芦席汇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昨启动[N];嘉兴日报;2005年
9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文化报社总编 刘承萱;搭建历史街区保护成果的展示平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石智卫;洛阳推进“古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一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王成;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雅静;磁器口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与绩效评价[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堂民;基于图形学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系统分析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任君华;哈尔滨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法规研究与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7 肖勇;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中南大学;2011年
8 程露;历史街区保护性利用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袁小棠;青岛历史街区保护实践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伟英;历史街区保护的实施运行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691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9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