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共享机制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共享机制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经济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集中 收益共享 昆山
【摘要】:研究目的:归纳并总结江苏省昆山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双集中"实践中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方式的创新与不足,为收益共享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部门调查法。研究结果:昆山市土地和资金"双集中"产生的收益按股份返回村集体,确保了村集体能长期分享土地流转收益,但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各村存量建设用地规模有限,村民增收效应不明显。研究结论:首先,应鼓励村集体将各自已有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以指标形式集中,委托专业公司在县域范围统一进行空间置换、开发后对外出租经营,以获得流转的区位优势收益和规模收益;其次,鼓励各村通过整理复垦村内闲置、废弃建设用地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可流转范围;第三,平等城乡建设用地权能,使集体土地能与国有土地同等地按市场机制原则进行配置,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最后,应股份化改造集体资产并量化到村民,村民按股分享集体收益,确保村民真正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12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3JZD014) 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0097110037)
【分类号】:F301.3
【正文快照】: 1引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虽然仍未得到《土地管理法》的认可,但流转已成客观事实并成为多地创新试点的内容。已有的流转实践主要是作为国有土地出让的补充形式,以弥补城镇建设用地的不足,同时集约利用农村土地,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界也普遍认同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报送建设用地备案数据有关要求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4年09期
2 吴先华,齐相贞;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3 ;细化监管是化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要条件[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1期
4 方先知,何继善;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南为例[J];系统工程;2005年09期
5 焦清;赵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布局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S2期
6 麻战洪;申志军;李慎鹏;唐孜斌;;湖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1期
7 尹庆志;;菏泽城市建设用地潜力情况调查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4期
8 黄兴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9 李宗华;;武汉市建设用地增长趋势预测及对策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10 ;关于做好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有关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5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贺燕;;新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李琳;陈松林;邓华灿;;基于分形理论的建设用地扩展研究——以福州市为例[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8 陈华;邓传明;狄秀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查松;张京祥;;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怀志;吴克宁;靳取货;;对区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兴局;长兴鼓励建设用地复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李恩平;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N];经济日报;2004年
3 颜晨;北京第二次土地联席会将为土地政策定调 建设用地在调控重点[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禹盛初;建设用地怎样跟踪检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赵黎明;建设用地的置换方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柳尧杰;我市建设用地文章“破题”[N];莱芜日报;2007年
7 冯军 冯国南 俞义;今年建设用地启动指标5595亩[N];宁波日报;2007年
8 记者 黄志军邋通讯员 李欣松;我区去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同比下降11.53%[N];法治快报;2008年
9 魏继禄邋记者 魏有景;加强供后监管 规范建设用地[N];南昌日报;2008年
10 田扬 张继军;滁州市实施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月报制度[N];安徽经济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龙;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红欣;石家庄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小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刘宗强;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尹菊琴;建设用地增长分析及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何良将;现行建设用地配置模式真的管用吗?[D];浙江大学;2010年
7 宿洪超;吉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梁发超;省域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敏;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郝方方;基于城镇化进程的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5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5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