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5 22:00

  本文关键词: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生产要素


【摘要】: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开发方式,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旅游生产要素是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旅游扶贫实践长期采取的是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开发方式,旅游生产要素不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贫困地区应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升劳动、土地和旅游资源等旅游初级生产要素利用效果;创新和发展企业家才能、技术和信息等旅游高级生产要素,形成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Abstract]:The tourism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kind of "hematopoietic" type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method. The poor areas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re developed through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factors of tourism production are the foundation and premise of rural touris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poor areas. The pract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ourism in China has adopted the capital for a long time. Source drive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production factors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tourism. Poor areas should formulat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 and rationally allocate all kinds of tourism production factors.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effect of primary factors of tourism, such as labor, land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other advanced factors of tourism production, forming poor areas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core competitiveness.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与破解研究”(项目编号:KJ1707183);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基于产业融合的重庆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阶段成果
【分类号】:F592;F323.8
【正文快照】: 贫困地区由于远离中心城市和现代工业文明,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文化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贫困区域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叠加,这为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开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可能。1旅游扶贫的实践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进华;重组生产要素 促进生产力发展[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12期

2 文叶飞;德江用经济联合体完善家庭联产承包 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流动[J];中国贫困地区;2000年10期

3 张永丽;司国支;;生产要素对土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01期

4 白选杰,张玉平,许树恩;C—D函数中生产要素最佳经济投入量的计算[J];农业技术经济;1993年06期

5 阚双双;房方;安梅;;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对“种粮”农民的工资重新定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黄钟慰;王岩;;闽台两地农业生产要素的对比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刁怀宏,陶永勇;生产要素的配置变化与科技进步——中国1980—2001年农业技术进步率的估计[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06期

8 左志伟;谢伯军;朱艳华;;土地生产要素对湖南二三产业发展绩效的实证分析[J];现代农业;2009年02期

9 李晓蕾;;生产要素在水稻生产中投入比例的调查[J];中外企业家;2013年13期

10 吴晓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鲁齐;;论我国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外部条件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磊;在集合优化生产要素中形成特色产业[N];经济日报;2008年

2 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 伍新木;让一切先进生产要素在农村大重组[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记者郝日虹;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晓亮;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应得到确认[N];农民日报;2003年

5 陆书鑫 杨海进;红兴隆引领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N];北大荒日报;2010年

6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伍新木;让一切创造农村财富的源泉充分喷涌[N];长江日报;2010年

7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 段应碧;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N];农民日报;2008年

8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宋亚平;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N];湖北日报;2006年

9 伊春市市长 伊春林管局局长 高环;激活生产要素 释放发展潜力[N];黑龙江日报;2014年

10 钟禾;打开制度“闸门” 让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N];中国信息报;2012年



本文编号:1384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84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