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8 12:32

  本文关键词:中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出处:《湖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集聚 农村劳动力 行业分类


【摘要】:一直以来,中部地区(除山西省以外)都是我国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工业化程度较低,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规模较为庞大。因此,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一直以跨省向沿海地区转移为主。但是,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势头迅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集聚现象越发明显,吸收就业上的能力逐渐增强。基于产业集聚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进一步揭示中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现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中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现象进行了总体的评估,并对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从理论上,结合人口流动模型,阐述了产业集聚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再次,运用12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论证了中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是影响农村劳动力省内就业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进行行业分类,分别研究了不同技术密度的行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总结制造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首先,中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省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出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其次,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是影响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选择省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就越多;再次,资源依赖型产业、低技术型产业的集聚程度提高,也对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呈现出正相关性。高技术型产业的集聚程度提高,表现出对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的抑制作用。而中技术型产业则对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的影响有限,结果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产生了正面影响。
[Abstract]:All along, the central region (except Shanxi province) are the main labor exporting province.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e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lags behind, the scale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relatively large. Therefore,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to a direct inter provincial transfer to the coastal areas. However,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central China,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momentum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to undertake coastal industrial transfer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is more obvious,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labor transfer between based on in order to further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regional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to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his thesis makes a general evalu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entral region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second is introduced. From th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model of population flow, expounds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mechanism of labor transfer. Thirdl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12 years,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e regional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ext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the province. On this bas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nsity industry on rural labor transfer were studied. Finall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 and transfer rural labo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this analysis, draw relevant conclusions. First, the regional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level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vinc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create a leading industry different; secondl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selection In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Zesheng more; thirdly, resource dependen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ow technology industries to improve the rural labor transfer, the province also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of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creased,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in 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in the province, the results did not pass the test of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the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屏;文化创意对制造业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王雪青;基于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部分布的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李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明朝;山东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效益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媛;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郭腾飞;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马长沙;广东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7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97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