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灌溉效益和碳足迹的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灌溉效益和碳足迹的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出处:《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河北省 农业可持续发展 灌溉效益 分摊系数 碳足迹
【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保障。目前,河北省农业生产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下漏斗遍布、地下水资源日益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等。因此,实现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基于河北省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从灌溉效益与碳足迹两方面评价了河北农业可持续性。首先探讨了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随后采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法(EIO-LCA)测算了河北省农业碳足迹及其结构,分析了碳足迹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分配特征,并采用EGLS探讨了影响碳排放密度的因素;从产业角度应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河北省2012年农业以及相关产业的碳足迹,衡量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碳排放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呈下降趋势,但灌溉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选用节水作物,改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节水和粮食增产。从空间上来看,河北省各县(市)的年均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总体呈现出东南平原区高,西北山区较低的特点。灌溉、降水这两个因素对河北省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且有些因子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呈负相关关系。(2)化学品与能源消耗是造成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两大部分,能源导致的碳足迹波动上升,化学品碳排放相对于能源碳排放比重较低。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唐山的净碳足迹均值和年均增长率都是最大的,张家口最小;碳足迹密度最大的是唐山,而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是沧州,且唐山是农业碳排放效率较高的地区;另外,能源强度与农业碳足迹密度呈正向关系,农业投资水平对农业碳足迹密度呈负向相关。(3)在整个涉农产业部门中,肥料制造业碳足迹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农业。对农业碳排放拉动作用较大的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畜牧业、其它第二产业以及纺织业。农业对第二产业、肥料制造业的碳排放拉动力较强,肥料制造业与农药制造业对其他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应力。
[Abstract]:Agricul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land resources are the guarante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faced with many ec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underground funnel. There is a growing shortag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 decrease in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 decline in soil fertility, and so on.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issues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Hebei Province and the input-output table.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of Hebei was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irrigation benefit and carbon footprint. Firstly, the space-time difference of irrigation benefit sharing coeffici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Then, the agricultural carbon footprint and its structure in Hebei Province were calculated by EIO-LCA, and the time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footprint were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were discussed by EGLS. In 2012,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n Hebei Provinc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input-output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The effects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aring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benefit in Hebei Province decreased from 2001 to 2012. However, the benefit of irrigation is increasing, indicating that the selection of water-saving crop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rrigation conditions have promoted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grain production. The average annual irrigation benefit sharing coefficient of each county (city) in Hebei Province is generally high in the southeast plain area and lower in the northwest mountainous area. Precipitation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haring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benefit in Hebei Province. And some factors hav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rrigation benefit sharing coefficient. 2) Chemic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two parts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farmland ecosystem, and the carbon footprint fluctuation caused by energy increases. In 11 prefectural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the average net carbon footprint and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angshan are the largest, and Zhangjiakou is the smallest.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density is Tangshan, and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is Cangzhou, and Tangshan is a region with high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e. In addi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intensity and agricultural carbon footprint density.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level and agricultural carbon footprint density. The second is agriculture. Th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pulling effect for agricultural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animal husbandry, other secondary industries as well as textile industry. Agriculture to the secondary industry, fertiliz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s pull power is stronger. Fertilizer industry and pesticid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strong influence and sensitivity to other industri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却;;“碳足迹”行动[J];新经济导刊;2010年04期
2 于小迪;董大海;张晓飞;;产品碳足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9期
3 卞晓红;张绍良;;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10期
4 孙庆智;王丽华;刘秀巍;王来力;吴雄英;;碳足迹与纺织工业[J];纺织导报;2011年03期
5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5期
6 董会娟;耿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3期
7 马彩虹;;中国能源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的对比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6期
8 代月波;;彩电从摇篮到坟墓的碳足迹[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2年13期
9 岳立;赵婷;;甘肃省碳足迹动态变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黄少良;杜冲;刘馨磊;王丽华;李伟群;谭伟新;;纺织品碳足迹评估:理论、现实与选择[J];中国纤检;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展展;;各国碳足迹评估工作概览及其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董雪;柯水发;;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曹磊;刘尊文;岳文淙;;中国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设计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5 郑凯;陈学渊;韦文珊;吴永常;;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内涵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梁淳淳;宋燕唐;云鹭;;产品碳足迹标准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碳足迹与碳标签[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9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琨;“碳足迹”计算该信谁[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高天宇;专家:碳足迹标准不权威[N];国际商报;2010年
3 记者 张丽娜;油墨企业降低能耗减控碳足迹[N];消费日报;2010年
4 郑平;大学生用行为艺术宣传“碳足迹”[N];科技日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士 林益楷;让“碳足迹”更加透明化[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特约编译 王晋;新西兰葡萄酒企业率先标明碳足迹[N];华夏酒报;2010年
7 青石;碳足迹标准将制约石材出口[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杨威;新民科技成为 吴江首批“碳足迹”认证企业[N];中国纺织报;2011年
9 记者 罗晖;中粮两产品获碳足迹盘查第三方国际认证[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南;碳足迹盘查仍处初级阶段[N];中国能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中岳;从单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冻结和冻藏方式对猪肉碳足迹和质量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林涛;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冯超;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程永宏;碳排放政策下供应链定价与产品碳足迹决策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田慎重;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华艳;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碳足迹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梁修如;我国出口谷物产品的碳足迹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方蕾;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船舶碳足迹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朱捷;松嫩平原旱作农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及碳足迹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肖圣杰;中国30省市碳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6 周鹏飞;碳足迹评估对竹产品企业的潜在影响及策略选择[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7 谢栌乐;基于灌溉效益和碳足迹的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8 纪芙蓉;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丁小宸;日本碳足迹认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赵婷;甘肃省农业碳足迹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98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9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