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Probit二元选择模型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0 21:19

  本文关键词:基于Probit二元选择模型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宅基地 退出意愿 微观影响因素 Probit模型


【摘要】:农村闲置低效利用宅基地退出既是全面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关键环节,又是"保资源、保权益、保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采集的979个有效样本数据,借助probit二元选择模型,从微观视角研究了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务工地点、承包地面积、家庭抚养系数等均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强化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高效再利用,关键在于削弱宅基地退出决策的负面影响,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住房、就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为退地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Abstract]:The inefficient use of rural idle homestead exit i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the key system, and protect resources, protect rights, an important way to maintai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979 valid sample data acquisition, using probit two element selection model,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of rural homestead quit intention,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gender, age, work place, land area, family upbringing coefficient are farmers and homestead exit willingnes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trengthening the farmer's homestead exit willingness, promote rural homestead idle efficient reuse, is the key to weake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homestead exit decis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housing,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for farmers to lift back menace from the rear.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生产行为优化研究”(16BJY09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构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的研究”(SC15C032)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现阶段,农村房屋大量闲置、宅基地不断扩张,“空心村”问题普遍,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民参与宅基地退出的主观意愿普遍不强,各地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导致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困难重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青霞,张前进;关于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华丽萍;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分析及缓解设想[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04期

3 苗清;;关于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思考[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01期

4 李文学;;农村宅基地之“困”[J];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06期

5 韩康;肖钢;;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启动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研究[J];理论前沿;2008年13期

6 高巍;;农村宅基地的流转[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7 韩康;;启动中国农村宅基地的市场化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敏;;基于效率的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3期

9 欧阳安蛟;蔡锋铭;陈立定;;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10期

10 寇振江;;浅析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与管理[J];硅谷;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黄雄;陆建广;;农村宅基地开发利用的案例研究——浙江联众公司“城乡居”模式利弊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守润;赵俊毅;葛连科;张爱军;;创新农村宅基地供地方式实行“定户竞投”的调查[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华丽萍;;浅述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与设想[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刘雅莉;;农村宅基地整治的实践与思考[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李文梅;陈松林;;连城县农村宅基地利用研究[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6 宋伟;张凤荣;陈百明;;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肖争鸣;;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洋;;北京市农村宅基地需求和供给矛盾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良平;;浅谈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万国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剑;别打农村宅基地的歪主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冯国邋任珂;陕西将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中国税务报;2007年

3 王文昭邋刘文娟;陕西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刘晓辰;陕西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经济日报;2007年

5 刘晓辰;陕西将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消费日报;2007年

6 河南省平舆县杨埠镇政府 杨永超;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郓城县国土资源局 刘相民;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与和谐乡村建设[N];菏泽日报;2010年

8 樊伟 钟钢;解开农村宅基地的束缚[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李欣松;广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新规[N];广西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林春挺;广东试探农村宅基地乡镇内流转[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瞿理铜;基于功能变迁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黄贻芳;农村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邹世享;面向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农村宅基地集约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欧阳安蛟;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斯敏;农村宅基地整治中权属调整的内在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丹红;农村宅基地物权及其实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汪波;潜江市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家伟;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5 廖文敏;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璐水;贵州省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构建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刘雨萌;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8 朱晓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占元;河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王哲;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现状调查与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06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06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