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山东、贵州两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扶贫 收入 贫困农户 低收入农户 出处:《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返贫的抑制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Abstract]: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among poor farmers.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re the main carriers to help poor farmers implement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takes 5891 rural households in 60 villages in three counties of Shandong and Guizhou provinces as a sample in 2014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card database. It is found that participation i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poor farmers and low-income farmers, but the benefit of poor farmers is greater. That is to s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reasing poverty" in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re obviou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poor farmers can obtain the double dividend of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policy suppo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farmers' joining the cooperative by Probit model, we can se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low-income farmers, the poor farmers are less likely to join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participating i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n poor farmers returning to poverty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321.42;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继鹏;新型合作社组织构想[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6期
2 孟令彪,蔡玉辉,姜春明,于岩;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6期
3 李汉杰;;依托系统外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2年02期
4 ;《专业合作社章程(试行)》和《专业合作社指导办法(试行)》有关问题解释[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年06期
5 邹辉,张丽,荣强,朱传春,袁洋;新型股份制农场式合作社——一种高效种植经营模式介绍[J];蔬菜;2004年05期
6 徐亦平;黄联红;周先法;许薇薇;;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不能回避产权关系[J];浙江经济;2004年19期
7 傅宏波;;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化蛹为蝶”[J];观察与思考;2005年11期
8 许宝峰;专业合作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年03期
9 韩元钦;深受农民拥戴的合作社[J];农村经营管理;2005年01期
10 傅德宝;漫谈合作社文化[J];中国合作经济;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红东;;大户领办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以箬横西瓜合作社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徐旭初;;新情势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3 《供销合作社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张景云;;合作社与批发:承接与实践[A];“2009年北京批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冰;刘现武;;转变政府角色 促进合作社发展——基于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5 李忠;鲍荣龙;章奇特;;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赵凌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另一种现实选择——浙北芦溪村青鱼合作社个案研究[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伟民;胡定寰;;小规模奶农组织化与合作化的演进——来自内蒙古舍必崖奶农合作社的经济解释[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钱庆武;;宣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孙亚范;余海鹏;;农民生产服务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绩效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张锡炎;;南宝农民香蕉合作社——农业织织化发展的有效尝试[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远金;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深层次矛盾[N];今日信息报;2007年
2 柳绍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遭遇成长之痛[N];丽水日报;2007年
3 肖远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处理好几个关系[N];农民日报;2007年
4 小光;丹麦农民营销合作社制度特征[N];东方城乡报;2007年
5 修伟邋柳城;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市场“瓶颈”[N];大连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琥;专业合作社的新趋势和新诉求[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7 姚继军;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李学武;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N];金融时报;2009年
9 李仙子 梁龙植;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资金问题的建议[N];金融时报;2009年
10 金霞;沈阳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N];中国工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洁;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义伟;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钱崔红;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赫松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胜任力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徐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林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畅;基于奶农利益的奶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7 罗朝健;成员异质性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侯燕红;政策扶持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耿玉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信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袁航;信息不对称、合作社异质性与议价能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29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2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