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变化 切入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出处:《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变化,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江苏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和Costanza等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求取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程度指数、质心变化和生态服务价值量等,并进行剖析。[结果]1990—2010年,研究区内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减少,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增加。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了耕地,对耕地的补充主要是草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在空间位置上变化较大。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使得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降低,而水域的面积的增加带来的生态效益弥补了因上述用地类型面积减少造成的损失。[结论]1990—2010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24.34亿元,但从空间上来看,生态增值区分布范围小,主要集中在盐城的东部沿海,而生态减值区分布范围较广且有扩大的趋势,有待通过规划等措施强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调控。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and use types and spatial chang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land use plann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in 1990 / 2000 and 2010, the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 was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GIS technology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Costanza and so on. Comprehensive degree index, change of center of mass and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etc. [results] from 1990 to 2010,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in the study area decreased, and the water area, The area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unused land increase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occupied cultivated land. The main supplement to cultivated land was grassland, grassland, unused land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The decrease of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area reduced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in the study area. However,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of the water area make up for the los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the area of the above-mentioned land types.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study area increased by two billion four hundred and thirty-four million yuan from 1990 to 2010, but from the spatial point of view,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value-added area was small.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coast of Yancheng, and the ecological impairment area has a wid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a tendency to expand,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through planning and other measure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占补时空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2015CZEPK02)
【分类号】:F30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凤娇;田志强;吕晓;陈昌玲;;县域耕地占补时空变化及其规划管控效果——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5期
2 吕晓;史洋洋;黄贤金;孙晓芳;苗志伟;;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图谱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4期
3 于淼;吕晓;陈昌玲;;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格局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4 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肖玉;鲁春霞;;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资源科学;2015年09期
5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8期
6 张兴榆;黄贤金;赵小风;;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1期
7 吕晓;黄贤金;钟太洋;张全景;;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的管控效果分析——基于一致性与有效性的复合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2期
8 刘桂林;张落成;张倩;;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9 杨依天;郑度;张雪芹;刘羽;;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13年06期
10 徐丽芬;许学工;罗涛;朱高儒;马宗文;;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方法——以渤海湾沿岸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新;周云凯;张启斌;张天宁;白秀玲;;近19年江苏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2 叶梦姚;史小丽;李加林;刘永超;姜忆湄;史作琦;;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7年03期
3 余付勤;鲁春霞;肖玉;顾世杰;;水土保持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7年04期
4 杨峗;刘慧灵;林蕙灵;伍世代;;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7年14期
5 岳艳琳;廖顺宝;姬广兴;蒋笑;;基于Weaver-Thomas组合系数法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构及其在河南省的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6 艾克拜尔·买提尼牙孜;阿里木江·卡斯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7 王宽;蔡正华;齐增湘;陈坚;李晖;李涛;冯倩;;2000—2013年衡阳市土地利用格局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年07期
8 郭葳;苏伟忠;陈维肖;陈爽;杨桂山;;基于自然生态单元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9 徐枫;王占岐;张红伟;;引入生态理念的农村居民点再利用研究[J];资源科学;2017年07期
10 杨洁;徐国鑫;姚俊;栾金凯;;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人民珠江;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康;李月娥;吴群;沈键芬;;基于Probit回归模型的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7期
2 王金亮;邵景安;李阳兵;;近20a三峡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2期
3 吕晓;黄贤金;钟太洋;张全景;;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的管控效果分析——基于一致性与有效性的复合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2期
4 张晓祥;唐彦君;严长清;徐盼;朱晨曦;戴煜暄;;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海洋科学;2014年09期
5 孙丕苓;许月卿;王数;;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4期
6 周翔;韩骥;孟醒;义白璐;曹武星;黄鲁霞;象伟宁;;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综合分析——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06期
7 杨雪;谈明洪;;北京市耕地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演变[J];地理研究;2014年06期
8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2期
9 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功能变化[J];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10 蔡中华;王晴;刘广青;;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再计算[J];生态经济;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9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89015.html